小荷才露尖尖角——杨诗欣赏之一

标签:
文化 |
连续写作了十篇有关防疫的小文,加之以前写的此类习作,数量约有几十篇之多。如果,再继续写下去 ,思路几近枯竭,自己也觉得无味了。防疫还处在进行时,也不知何日能够结束。总不能连篇累牍,老调重弹地以防疫作为写作的主题,那不是味同嚼蜡了吗?也太煞风景了,故所,就此罢手了。
那么,究竟写些什么呢?思考再三,还是回到杨万里先生的诗作,将自己阅读杨诗的些许心得,奉献给诸位,与众乐乐。
今天,就以诚斋先生的名作《小池》,作为开篇之作,谈谈自己欣赏这首诗的体悟。
《小池》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杨诗,不是之一,而是第一。那时候,还处于文革期间,一些作者,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关于反帝反修,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伟大指示,就用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来表达革命事业如日中天,红色接班人源源不断。犹如长江之水,一浪高过一浪,滔滔滚滚永远向东流。年少的我,咋一看,觉得这句诗相当形象准确。于是,诗句始终萦绕在脑海里,未曾须臾忘却。我还常常琢磨这个南宋时期的杨万里究竟是何方神圣,把一个十分重大的接班人问题,举重若轻地用诗句表达得如此清晰明了。
后来,我找到《小池》,诗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旖旎风光的七言绝句,小诗清新自然,寓意深远。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与活水相通。第二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第四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这些诗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一切都是那样地细,那样地柔,那样地富有情意。诗中,仅有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非常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令我读之,心有灵犀,相通相爱。
诗人以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刻画出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极平常的细小景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得犹如一幅彩墨画,画面层次分明,太阳、树木、小荷、小池,一切都十分艳丽。还特用了鲜活的亮色,深绿的树荫,翠碧的小荷,飞跃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湴塘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南宋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五十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特别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巧妙,语言俗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
杨万里的作品一直为我心仪,寻寻觅觅约四十年,才于2006年春,在上海书城,看到江西师范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绮珍编撰的《杨万里诗文集》,煌煌三大册,180元。我甫一见之,眼睛立刻发光,好像看到了新大陆一样,毫不犹豫地迅即购下。此书,已经伴我十七年之久,爱不释手,反复咀嚼,时时翻阅,细细领会。记得前些年,我曾经把杨万里以“一”字起头的诗句,作为题材,一口气写作了十篇文章。今次,也打算照样写作十篇杨万里诗歌的欣赏文章,作为防疫期间作文的题材,不知适合与否?我也无大的把握,试试看吧。
2022年4月17日11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