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后土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作为汉语成语的“皇天后土”,历史是很悠久的。最早的出处是《尚书.武成》:“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说明皇天后土是对天地的敬称,意思是尊贵的天地,或高天大地。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都是人间的至尊,用至尊礼称天地,那么,前缀的“皇”和“后”都做了敬词,表示至尊、尊贵、盛大,犹如皇皇。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汉语大词典》解释:“皇天:对上天的尊称,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三皇五帝都是人间的至尊,这里用皇和后,做敬词,表示尊贵、盛大(大字有时也做敬词,如大唐、大宋、大清等等),因此,皇天后土是对天地的敬畏、尊称,意思是最为崇敬、尊贵的天地,或高天大地。类似的有“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这里的后土和皇天,当然不是天神地祇,是可以履戴的,履是踩、走,踩走在大地上。戴是拥戴、爱戴。
至于高天大地,则指的是天神地祇。古人认为万物有灵、天地有灵,凡有大事必须祭告皇天后土,或报告天地。祭告皇天后土与报告天地,这两个说法,意思大致相同,但,前者是敬称,后者是泛称,语气是极为不同的。
《周书.武成》曰:“告於皇天后土。”这里做宾语用。东汉刘秀《即位祭告天地文》:“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民父母,秀不敢当。”(南朝宋时期史学家范晔《后汉书.光武纪》、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上》)魏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创作《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这话,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有渝此盟,神明殛之。”这里都是做主语用。
网络上,一度曾经有人用“黄天厚土”,来代替“皇天后土”,这是绝对错误的。前者指的是,在黄土高原上,黄土层何其厚也,而当沙尘暴生成时,天空又何其黄也。但,这仅仅是黄土高原局部地区部分时间发生的自然现象。不能等同于对天地的敬称,两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由于网络语言的肆意传播,让谬误的“黄天厚土”几乎覆盖了“皇天后土”,且,越演越烈,大有取代之势。
古人敬畏天地,是缘于对天地万物的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视天地为人类命运的主宰者,这种宿命论思想定然是要不得的。但是,今时,有的人目无天地,妄自尊大地认定人定胜天,对着自然天地胡作非为,轻举妄动,同样也是缘于对天地的无知,恐怕也是不足取的。
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天上有天帝,地上有后土,所以就有了皇天后土之说,因此,正确的用法还是应为“皇天后土”。
皇天即天帝,天帝一词,乃源于古老的华夏文明,史书中最早出现天帝一词是《尚书》和《诗经》。皇天是昊天上帝、或是皇天上帝、苍天、青天、老天爷的总称。
后土,又称後土。是上古原始母系社会在土地崇拜中,对土地神与女性崇拜的尊称。后来,才把它神格化与人格化。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阴阳、育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皇天后土,作为人类最早的自然崇拜,今天的我们当然不必亦步亦趋,照样效仿,或大肆鼓吹,故弄玄虚,但,也不能无视其源远流长的存在,我们还是应该抱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为好!
2022年3月28日1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