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糕

(2021-01-24 07:12:59)
标签:

美食

/朱成坠

年少时,曾经吃过一种名曰“糖糕”的小吃,那是以面粉、白糖红糖为材料的特色传统食品。我的印象中,它是用发酵或半发酵面来制作的,因为,剥开糖糕,可以看到发酵后疏空的孔隙,又因为,它的硬质,我也疑似半发酵。也有人认为是未发酵的。我一时,莫衷一是,还不能确定无误,只能存疑。

我吃过的糖糕,外形类似人字,或像去了十的伞子头。而不像北方的糖糕形状多种多样,有圆饼形,也有煎饺形,有实心,也有糖馅。还有其他外形和馅心的糖糕,而我在沪上是从未吃到过的。

糖糕是油炸食物,大都是饮食店的早餐摊头,于午后,再起锅煎炸的,针对的销售对象多为放学回家的伢子。这时,伢子纷纷赶到摊头前,围着炉,排着队,耐心地等候油黄松脆的糖糕出锅。刚出锅的糖糕,味道来得好,又热又甜,吃得嘴唇上油汪汪的,进了肚子里,热滚滚的,浑身舒坦。我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个积极分子,只要兜里有几个钱和粮票,必定会去凑热闹,买上只把,趁热吃完了事。

糖糕

每次吃食,手上满是油渍,任用废纸和手帕揩擦,就是揩擦不清爽。无奈,只能回家去,用固本肥皂再洗擦了,且,竭尽全力地反复擦洗,才能勉强看得过去。至于衣裳的油迹,那就没有办法,只好任它去了。一旦被老母亲发现,还会吃上一顿排头,被斥责道,又到什么地方乱耍了,弄得一身脏。我只得低着头,讷讷地回答,在学校参加体育运动时弄脏的,打个谎,混过去,再说。如果,不能自圆其说,被揭穿了,只好老老实实地承认,是买糖糕吃时,不小心,弄脏的。老母亲就不再说什么了,告诫我,下次吃东西,可要注意了,千万不要弄脏衣裳。我只好诺诺地答应。

吃糖糕,有个诀窍,就是,现炸现吃,炸好即食。因为,这种吃法最能体现糖糕香甜酥脆的特点。刚出锅的糖糕,外形立整,咬进口中,油糖烫热,嚼劲较足。久放后,容易变软变塌,表皮不再松脆,吃起来,味道就欠佳了。知道这个奥秘的伢子,大都喜欢赶热吃食,哪怕烫手沾油,也毫不在乎。

据传糖糕的起源,一是河北,一是河南桐柏山的淮源。至今,淮源那里淮河边的一处码头,一户名字叫王拐子人家的门前,还有块“清宫御点”的牌匾,楞是把糖糕认定为淮源当地的一绝。我的看法,无论是河北还是河南,都是在黄河两岸,说明,糖糕源自中原和北方。是中国生产面粉最多的地方,孕育和首创了这种脍炙人口的美食,并流传至今,这也为黄河文化保留下了一个活的化石,我们应该感激河北、河南人民的历史贡献。

糖糕盛行的上个世纪五六十时代,特别是困难时期,人民的生活处于十分艰难的境遇,饥饿成为普遍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油滋拉味的糖糕,部分裹腹了伢子的肚皮,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少许的营养补充。对之,我是记忆犹新的,没有忘记那时困顿而艰巨的生活。那些年头,养成的节约粮食的习惯,使我对于粮食的珍惜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我自己绝对不会浪费,也看不得别人任意糟蹋。

自此,连续写作了年少时期八篇关于申城特色小吃的文章,就此打住。于我而言,回忆是苦涩的,也是甜蜜的。于伢子而言,可能有点懵懵懂懂,不甚了了。那些小吃,有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虽然,有些还存在,但是,寻觅起来却很是费劲,不易见到或获得。通过写作,也让我回放了历史的斑斑遗痕,引发了我对往昔的某些重温。

2021124日凌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