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席清风万壑云

(2020-09-01 06:06:46)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杨万里先生出任漳州刺史,从京都临安,乘舟远行。途中,了两首诗题目为《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其一,云:“一席清风万壑云,送将华发得归身。海潮也怯桐江净,不遣涛头过富春。

诗的大意,说的是,杨万里先生履职漳州,在船龙山到桐庐之间的富春江上,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七绝诗,这是其中之一。虽然,这首诗,不一定是他的最佳诗作,但是,韵味还是分外浓郁的,意蕴还是非常邈远的,让人手不释卷,常读不厌。我本人就对此诗,极为赞赏,吟咏数十回,直至背诵如流,方才止息。

这首诗,诚斋先生将“一”字,罕见地放在了第一句,且,置于起首字。在我的印象里,诚斋先生“一”字的习惯用法,大都放在第三句的起首字。这种,一反常态的技艺,着实令我有些迷惑不解。

一席清风万壑云”,出句即先声夺人,直截了当地落笔于“清风”和“云”。“清风”,自不殆谈,意思十分直白,就是清微,或清凉的风,绝对不是什么大风、暴风、狂风、台风、飓风。如果是那种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巨风,诗人就不会有着如此这般的闲情雅致,低吟轻诵这样精妙的绝句了。“云”,我以为,就是“白云”,只不过,为了协律,省略了“白”字。且,“清风”对“白云”,真的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清风”和“云”作铺垫的词语,则是数量词,即“一席”和“万壑”。数词的“一”和“万”,比较好理解,一个是最小数,一个是万字数。前者指代小者、少者,后者指代大者、多者。量词的“席”和“壑”,理解上,需要稍许花费些精力,作出准确恰当的释读,才能得以知晓诗人的初衷和原意。“席”,指的是,船上的帆,借助清风,船帆才能满张,驭船前行。如果,不是船帆,理解为席卷,则与清风不能搭配。解释为席位,席子,也与清风不成匹配。至于“壑”,指的是,山沟、山谷、大水坑。与白云相配,确实是严丝合缝,不露罅隙。这里,有个问题,一般的诗人,形容风,常用“习”,或“袭”字。“习”,形容风轻轻地吹的样子;鸟飞的样子。用于此处,并不合适。“袭”,意思是,杂袭、杂沓,用于此处,也不合适。唯将“席”作船帆解,方才精准。

一席清风万壑云

“送将华发得归身”,可以将归身释读为投靠。全句意思为,受命赴任漳州,将白发苍苍的自己,送到东南的漳州府邸,得以投身于任上,确实也是一个不错的抉择和任职。

“海潮也怯桐江净”,说的是,在富春江上行船,江面上一片澄澈,水波轻泛,鸥鸟低飞,沙清渚白,云蒸霞蔚,风景这里甚好。连得海潮也胆怯于富春江的明洁,生怕龌龊的海潮污染了富春江的净水。

“不遣涛头过富春”,由上句,带出了下句,海潮不敢让潮头涌入富春江,担心肮脏了如镜的清江,一个“遣”字,把海潮拟人化了,仿佛海潮也知道自然环境的保护,不敢让浑浊的潮水,逆流而上,横冲直撞,恣肆沾污了绿莹莹、明旺旺的一川碧水。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其二,云:“道途奔走不曾安,却羡山家住得闲。记取还山安住日,更忘奔走道途间。”其二与其一相比,逊色过多,缺乏了其一那样的隽永韵味。

诚斋先生杨万里的这首小诗,只不过是奉敕赴任途中的闲作,刚刚踏上旅程,称心如意,踌躇满志,其情其意,跃然于诗的字里行间。虽然,难以称得上宏篇巨制,但是,却因其自然清新,朴实无华,款款地吸引着我的眼帘,楚楚地打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反复咏叹,欲罢不能,直至心满意足,方才为止。

202091日凌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