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花草梦苏州
(2020-03-04 07:52:54)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苏州,是上海的近邻,大约百把公里的路程。现代苏州的城市格局,比号称魔都的大上海小了许多。但是,它的历史却要比上海赶早了1743年,苏州建城已经2534年了,而那时上海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片汪洋,正处在沧海桑田的造地运动之中。上海正式设县已经是1292年(元至元29年)了,时属松江府管辖。
“三生花草梦苏州”,真的是绝妙好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的一句诗。出自他创作的一组自叙诗集,该诗集共计315首。其中,有一首:“盘堆霜实擘庭榴,红似相思绿似愁。今夕灵飞何甲子?上清斋设记心头。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儿家门巷斜阳改,输于船娘住虎丘。”“三生花草梦苏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苏州的一花一草,我梦萦了三生三世。”说明作者对于苏州深及骨髓的挚爱。
据说,这一诗句还蕴含着一段凄美的情爱故事。龚自珍在淮阴遇到了苏州女子灵箫,灵箫不知何故,沦落风尘,其姿色和风度让龚自珍不能自已,两人缠绵了十几天。龚自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清江浦,来到苏州。苏州本是他熟悉的地方,但此来苏州,却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亭台楼阁,花院朱户,好像都晃荡着灵箫的倩影。龚自珍叹息道:“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龚自珍便回到清江浦,与灵箫小别重逢,温存更倍于前。灵箫提出为她赎身,这让龚自珍左右为难,只好默默离去,灵箫伤心不已。两个月后,龚自珍又到清江浦,灵箫却不知何处去了。龚自珍只得怏怏返回苏州,他可能为自己错过机会而后悔,也可能是回苏州寻觅灵箫的踪迹。这一切,随着龚自珍的遽然逝世,均不得而知了,为我们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龚自珍和灵箫的风月往事,是封建社会才子佳人人生的一次际遇,而龚自珍的痴情爱意却不得不令人唏嘘。
龚自珍之于苏州的赞美,用了“三生花草梦苏州”,移情于景,不无“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便。不少后人就借用了“三生花草梦苏州”,表达内心对苏州的喜欢和热恋。我自己也是这一诗句的粉丝,不时地使用它,洋溢出我对苏州的无限热忱和无边憧憬。
自参加工作之后,不知去过多少回苏州。上世纪的七十和八十年代,与老同事、老朋友们,或携家带口,或自驾游,多次到苏州游玩。先后游览了灵岩山、天平山、穹窿山、天池山、邓尉山、太湖、西山、林屋洞、光福等地,在苏州这些风景名胜区镌刻下足迹。那些快乐和惬意的日脚,叫我终身难忘。
“梦苏州”,是因为苏州有着让人魂牵梦绕的充分理由。特别是苏州悠久的建城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玲珑剔透的园艺。经过一代又一代苏州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苏州打造成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东方水城”,堪与意大利的威尼斯媲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起于春秋后期,盛于北宋,那时,造园风行一时,沧浪亭、万卷堂便是杰作。明清两代,是苏州园林发展的巅峰时期,达到了250多处。今天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苏州文化的底蕴,因这些园林更加厚重。每个园子都有自己的一段独特历史,向人们诉说苏州园林的沧桑变化。这些园子正是通过多少代人的不断地修缮和打磨,才臻于完美。创造出“咫尺山林”的艺术境界。难怪当代散文家梁衡先生在游览桂林山水时,还惦念着苏州园林,“不知为什么在桂林我总是要想起苏州。它们分别是从自然和人工的两头去逼近美,都是想把这两头拉过来挽成一朵美丽的花。人不但美食、美衣,还讲究择美而居。一种办法是选一块极富自然美的地方安营扎寨,这就是桂林。另一个办法是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尽量打扮得靠近自然,这就是苏州。”
“梦苏州”,由于文人的推波助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唐代科举落榜的张继,在徜徉苏州期间,写下了不朽的《枫桥夜泊》,让苏州的枫桥、寒山寺名声远播。传到日本国,居然进入了日本课本,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唐代著名诗篇。每年吸引了无计其数的日本友人,到苏州枫桥、寒山寺,寻访诗韵妙境。
苏州的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古朴小巷、寻常人家,就有着历史的积淀,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景点,蕴藏民间,值得人们流连忘返,逗留游览。白居易的山塘、唐伯虎的桃花坞、龚自珍和灵箫、钱谦益和柳如是、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等等,他们的传奇留给了苏州,让苏州笼罩了一层浪漫的轻纱。近代中国文人更是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苏曼殊有《吴门闻笛图》,张恨水有《湖山怀旧录》,徐志摩有《吴语》......苏游如梦,梦中的苏州更加令人神往,不是吗?
我之熟悉和热爱苏州,还在于苏州的面条。苏式面条,是我的所爱。无论是红汤还是白汤,无论是单挑还是过桥,都为我常吃之食。我曾经在苏州尝过同得兴的焖肉面,在昆山品过奥灶馆的奥灶面,在常熟周市食过熝鸭面,林林总总,不下几十样。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开了不少苏式面馆,味道却不如苏州市内那些平常的小面馆,可能是“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不服了。倒是,上海的本帮面条,却创出了品牌,有滋有味,脍炙人口了,让人为之着迷。
“三生花草梦苏州”,现今,上海和全国各地,还处在严防死守的抗击疫情之中,是不能外出旅游,更遑论前往苏州品食苏式面条了。只能窝在家中,煮些家常面,多加些辣椒酱,聊补淡极的口味。
我热切地盼望着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再赴苏州,赏风景,访古迹,尝美食,识人情。
2020年3月4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