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妙手”绘夜景——记黄浦区灯光景观管理所所长、上海市劳模陶震
标签:
文化 |
上海最美的曲线在外滩。来自五洲四海、大江南北的游客,到上海什么都可以不看,唯独外滩一定得看,尤其是夜景。很多风景错过也就错过了,唯独外滩的璀璨错过了也许会后悔一辈子。
夜幕降临,站在外滩观光平台上,迎着浦江吹来的习习清风,当外滩鳞次栉比的万国建筑群绽放的绚丽灯火,勾勒出夜上海无与伦比的美妙天际线的那一刻,你一定听到了四周游客发出的阵阵惊叹声。
是的,此刻,是你最幸福、最陶醉的时候。你,陶震,作为黄浦区灯光景观管理所所长,带着你的同事们,以天地作画布,以灯彩作颜料,以创新的智慧尽情描绘外滩壮丽的时代画卷。
从外行到内行
1996年,陶震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怀揣梦想踏入了黄浦区灯光景观管理所。他学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似乎与景观灯光管理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好在陶震属于适应性很强的人,喜好探索和钻研,兴趣广泛,特别对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鉴赏力。而景观灯光也是一门艺术,这太对陶震的“胃口”了。上班的第一天,领导告诉陶震,今后你的工作要懂得计算机、照明和广告艺术。陶震听闻来了劲,这项融技术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工作,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跨入社会门槛的第一步,陶震走得坚定而顺畅。但一接触工作,一深入实际,压力徒增,才发现景观灯光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外滩毕竟是外滩,在外滩搞灯光工程,犹如创作一幅巨画。这幅画,不是深藏在博物馆里,而是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它每天接受着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评头论足。因此,创作这样的画作,惟妙惟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精致到活色生香,才拥有真正的生命活力。因此,陶震要做的不是“画匠”,而是“丹青妙手”。
于是,他虚心地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傅从头开始学,注意观察师傅的操作,揣摩师傅的构想。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有关景观灯光的技术、艺术书刊。他漫步上海各大画展,从优秀画作中寻找色彩的灵感;他的手机里储存着很多优美的音乐,他从乐曲中感悟韵律的变幻。
很快,陶震脱颖而出,锻炼成长为灯管所的青年骨干,仿佛黄浦江上翩翩起舞的鸥鸟,独自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从内行到专家
“城市建筑群密布在每一寸土地上,犹如钢筋水泥森林,看多了就会产生压抑感。因此,建筑需要艺术。灯光景观不是单纯的照明,它应该是艺术的融合展现。”陶震从外行到内行,从内行到专家,不是靠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不迟到早退,也不是光靠热爱工作就已满足,而是,他总是思考得比别人深刻一点、前瞻一点。
人们对外滩夜景最经典的印象,就是前些年造就的那一抹2200K金黄的钠灯色。每当入夜,随着海关大楼响起熟悉的钟声和乐曲时,沿线1.2公里的万国建筑群瞬间就被金黄色淹没,一片金碧辉煌。连专家都说,这样的灯光设计已经到了极致,不可能再有突破了。
但陶震偏不。他总觉得,金黄钠灯的优点很明显,大气、恢宏,而缺点也很明显,明暗过大,缺少变化,因而也就缺少灵动性。于是,他开始了新的思考、新的设计、新的探索。
在不少人眼里,陶震是个很“挑剔”的人,这集中体现在他对自己、对团队的近乎“苛刻”的要求中。一个又一个深夜,同一面墙体,十几个风格迥异的设计方案,几十次现场踏勘、调研,数百款灯具打样、试灯、定制,哪怕是方案确定后的安装,还会经历无数次的调试。在这之后,还有反反复复的压力测试和集控演练……
外滩,成了陶震心头深深的牵挂。当景观改造工程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时,陶震提出外滩街头林立的300多根各种电杆影响游客的欣赏视觉,且有碍观瞻,希望得到整改。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夏天,打响了“多杆合一”整治工程。为了拼时间、抢进度,不影响国庆和进博会景观灯光的展映,工人们吃住在外滩,挖路面,拆电杆,日夜加班,交叉作业,硬是用52天时间完成了这项工程,把300多根杆桩合并为102根,净化了外滩的天空。陶震说:很感谢这些工人兄弟,他们的努力让外滩还原成一张白纸,我们可以在这上面画又新又美的画了。
从专家到“丹青妙手”
陶震的工龄满打满算也就23年,却被业界的同行们早早地称之为“老法师”。论年龄,被叫作“老法师”显然是不相称的;但论工作经验、能力和水平,又是那么的贴切。因为,他经历了APCE、世博会、亚信峰会、进博会,2019年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第二届进博会的大型光影秀,他的专业技术、艺术素养、钻研热情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广泛赞誉。他因此先后荣获了上海市劳模、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业界最高奖项“中国照明奖”。
陶震坚信,景观灯光工程从来都不是灯光师“单打独斗”的“专利”。为此,他喜欢与画家、音乐家、舞蹈家、作家等艺术家,以及各领域的专家广交朋友,汲取养分,“碰撞”出新的观点和创意火花。用陶震的话讲,景观灯光已经做到了美轮美奂,要有新的突破和升华,会越来越难。但这就像蛋炒饭,再美味的蛋炒饭,如果你一成不变,也会吃厌,所以一定需要炒出新花样来。好的厨师都是善于做私房菜、创新菜的高手。
在筹备做国庆七十周年和第二届进博会光影秀的过程中,陶震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打造全新色调、全新形态”的创新。他不仅对光源、色温的选择很严谨,还要求在色温可调的同时能够有针对性的表现出不同石材的质感,而且在灯具小型化、控制精细化上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几乎所有的灯具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定制,以追求更精致、更细腻、更经典的泛光照明效果。
此外,陶震提出了光影秀要融入美术和音乐元素,使其进一步凸显立体感、层次感,让璀璨的外滩夜景变得灵性、有感染力。受俄罗斯画家艾伊瓦佐夫斯基著名油画《九级浪》的启示,陶震主导了光影模仿晨光熹微、朝霞满天、风起云涌、月光皎洁的动态演绎。他还把景观灯光扩展到外滩观光平台下的水岸连接处,用彩色光带和水瀑勾画出曼妙的外滩曲线。陶震很自信地说,外滩夜景将因此而成为一个自然的马尔代夫。
陶震还请来青年作曲家罗威为外滩量身定制光影秀音乐《外滩漫步》。有意思的是,陶震的儿子从小学钢琴,接受艺术熏陶,当《外滩漫步》音乐初稿出炉时,他请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做第一个听众,孩子童言无忌:“好像节奏感还不够强。”陶震把孩子的意见带给作曲家,然后进行了修改,有意增加一些节奏变化。现在的外滩夜景,光影、色彩、音乐融汇得天衣无缝,美不胜收。正是不断地打磨、创新、突破,造就了如今外滩夜景“远观有气势,近看有气质,细读有故事”的效果,并与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光影遥相呼应。
国庆七十周年的晚上,陶震肩扛着儿子在摩肩接踵的外滩人流中欣赏灯火,他要听听游客的心声,看看游客的反应。外滩的流光溢彩摄人心魄,儿子兴奋地跟游客说:“你们知道吗,那些漂亮的灯光是我爸爸设计的!”游客听闻纷纷赞赏,有的还伸出大拇指点赞。孩子是自豪的。陶震自己,心里应该也是自豪的。毕竟,为国庆七十周年献上的绚丽灯彩中有着自己的心血!
紧接着,第二届进博会光影秀又开始了。据介绍,在色彩搭配、布灯角度、音乐剪辑上有了微调和创新。采访中,陶震谦虚地表示,自己并不是什么专家,所有成绩都凝聚着领导和同事们的心血。我跟他说,那么,称你是描绘外滩璀璨夜景的“丹青妙手”也许更确切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