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要打造强健的体魄

(2019-11-10 06:50:48)
标签:

时评

/缪 迅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到,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消息一出立马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把体育锻炼和毕业挂钩的做法,实际上已在一部分施行。去年,清华大学实行学生不掌握游泳不能毕业的规定一度广受舆论关注。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建校以来就形成了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清华大学认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让每一个学子都拥有健康体魄,而且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育和精神塑造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难以达到的,清华大学制订此项规定是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现在不少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健康意识也淡薄,造成体质下降,学校带有强制性的做法其实是无奈之举。根据最新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同时,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约提高2%—3%。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

难怪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那么柔弱,动不动就会晕倒生病。比如大学生的暑期军训已经作出了35度高温即停训的规定,学校也作了充分的防护准备,可还是有不少参训学生前仆后继地晕倒在军训场上。碰到季节转换或稍有点“风吹草动”,感冒、发烧、吊针的学生数就会增多。

这方面的事例实在很多。有关提升大学生体质的呼声几年来不绝于耳。对此,需要达成的共识是,加强学生体质必须从基础抓起。如果一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就爱运动,并且会运动,把运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就不愁他(她)体质不好。

体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无需赘言。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规定各级各类中小学应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是人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青少年一代具有强健的身体和过人的韧劲与意志显得越来越重要。

竞技体育的强盛并不必然意味着国人体质的优异。对青少年学生而言,除了深化体育课的内涵、确保体育课课时,我们更应提倡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在寒暑假期间自觉地开展健身跑、广播操、游泳、球类运动等适合自身身体强健的体锻项目。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在奥运会上增加几块金牌,而是很简简单单地、很实实在在地为了让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再健康一些、再健壮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骨头发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