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仪老街

(2018-02-13 09:36:56)
标签:

旅游

   朱成坠

昆山市有一条叫正仪老街的集市,原来就是靠近沪宁铁路边的正仪镇,现在的区划改辖巴城镇,正仪镇就永久地消逝了,为此,正仪镇就改叫正仪老街了。

211日,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26日。中午1130分左右,游罢昆山亭林公园之后,随即,驱车10来分钟,就到了正仪老街。

 

进入正仪老街并蒂莲路的入口,路口建竖着一座高大的新式牌坊,正面题额上,书写着“信义晨辉”四个大字。楹联的上幅是“七百年文采风流更无须觅玉山佳处”,下幅是“三千顷涛声月色恰正可听盛世和音”。这副楹联的书写者是陆家衡。陆家衡,字持平。1947年生。江苏昆山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昆山市文联副主席、昆山书画院院长、昆仑堂美术馆名誉馆长。反面题额上,书写着“东吴夕照”四个大字。楹联用的小篆体,难以辨认,其具体内容不甚了了。

正仪老街
                   东吴夕照

进入并蒂莲路,就见到一间名叫“卡米莲山珍野味”的店家,随着表外甥,进了这家店铺。女店主热情地招呼我们,邀请我们喝刚磨制出来的豆浆,而且告诉我们全是免费的。我一连喝了两小碗。温热的豆浆一下子就拉近了店家与顾客的距离。表外甥购买了四盒老豆腐,每盒仅仅五元。这时,我方才注意到,女店主有些与众不同,头顶中央绾了一个笔直向上的发髻,身穿镶边的少数民族服饰。我暗自猜测,她可能是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妇女,就试探地询问,您是不是贵州的布依族。她一愣,反问我。你怎么知道?我说,是猜测的。她告诉我,她确实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是苗族。哦,真不容易,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昆山正仪老街开店,经营着豆腐的生意,而且,外表看起来,生意还不错。

出了这家店,我们迤逦行去,一直走到老街的中心河边,见到了一条三米来宽的弹硌路,路名是上塘街,那条中心河名叫渭塘河。我们右折向老街深处走去。

 

据史料记载,早在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正仪就已经设郡置县了。正仪老街沿袭了江南古镇一河两街的基本布局,非常类似上海青浦练塘的格局。老街沿渭塘河两岸而建,主要有上塘街和下塘街,两街夹河并建,上下两街各长约1.3公里。居民枕河而居,世代过着悠闲恬静的生活。元明清三代,正仪老街一度迎来它的辉煌。那时候,老街上商铺林立,车水马龙,茶馆、书场、点心店等,应有尽有。每天都像是一个热闹的的集市。随着时代的变迁,正仪老街数度毁建。现如今,下塘街已不复昔日热闹景象,只有上塘街残存有1公里的商肆。这条老街,现在还有140家店面,依稀之中尚可印证昔日的繁华,依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那跨越千年、纯朴敦厚的老街风韵。

正仪老街
                       渭塘河

我们走到老街的中段,攀上一座高高的石桥,当地人称之为“中心桥”,正式的名称叫“景福桥”,旧名“中新桥”,又名“中津桥”。初为木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改建为石桥。

登上景福桥,俯瞰渭塘河,穿镇而过的渭塘河,河流依然清澈,碧绿的涟漪微微荡漾,泛出太阳照射水面的光亮。下塘街的临河一侧,种植了一些有点年头的老树,它们葱郁地生长着,浓浓的枝叶覆盖了渭塘河一部分的天空,绿荫翠影辉映在水面上,韵味煞是绵绵。人家皆枕河,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古代人家的出行都是靠水运的,河流成为最佳的出行航道。渭塘河的岸边,还建有数处洗涮的石阶,我就看到一些妇女在洗涤衣物。

 

过了景福桥,步行约十来分钟,就到了名气响亮的一家吃食店,名字叫“红霞泡泡馄饨”。进的店内,座无虚席,人满拥挤。无奈之下,只得退出,另外寻找吃食店。原路返回,到了上塘街与并蒂莲路的交界口,看到了一家名叫“老街面馆”的店家,这家店的正门铭牌上,上书“百年老店”和“江南第一店”。临河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黄色的幌子,上书“泡泡馄饨”“百年传承,正仪一绝”。

正仪老街
                     老街面馆

我们进了店,坐了下来,点了五碗泡泡馄饨,两块炸猪排。这是当地品尝泡泡馄饨时的标配。泡泡馄饨的出名在于,当小馄饨煮沸时,一个个像泡泡一样漂浮起来。与一般的馄饨不同,泡泡馄饨只包入很少的肉馅,但味道却极其鲜美,加上泡泡小馄饨选用的是极薄的皮子来包的,所以,入口不仅不会感觉到很厚的馄饨皮味,反而会从一抿即破的皮中,品尝出汤和肉的鲜美。泡泡馄饨是姑苏一带市民的绝佳小点心。泡泡馄饨与上海的绉纱小馄饨不同,皮子没有绉纱般的褶皱,而是薄薄的平扁的。由于,早餐吃得较晚,此时,虽然,已经到了13时,我们的肚皮依然未觉到饥饿。稍微品尝一碗泡泡馄饨,吃上几条炸猪排,就已经感到腹中饱饱的了。

上塘街148号的“文魁斋”,是正仪老街名气最响亮的售卖糕团的老字号,另外还有不少制作糕团的店家产品也很不错。不少人就是冲着它们,慕名远道而来,我们在正仪老街好几家糕团店,购买了几十份糕团和青团。品尝之后,味道绝对正宗。青团里面有两种馅子,一种是枣泥,一种是豆沙。当日只有豆沙馅。馅子多,味儿浓,确实名不虚传。糕团有白糖、红糖、南瓜、核桃等。这一天,各家糕团店几乎只供应前三种品种,我们大多购买的是白糖、南瓜糕团。回家一品尝,极其好吃。

 

出的正仪老街,阳光铺满整个街面,冬寒之中,老街和风煦煦,暖意融融。此赴昆山,我不经意间,游览了正仪老街,收获了浓浓的春意,与表妹一家的节前相会,也收获了浓浓的亲情。难忘的正仪老街啊!我还会再来的。

 2018213日凌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车厢风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