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章基安想到港口街
(2023-04-21 09:28:47)看到章基安
章
本文所讲的港口街,是指浙江省淳安县港口镇上的街道。港口镇坐落新安江畔南侧,港口街是一条街,长约1000米,有多个弯兜,街道两侧,商店鳞次栉比,商业十分繁荣。
3月8日上午,我去城隍街理发店理发。这爿理发店,开的时间长了。我住在舒家巷,离城隍街很近,所以一直在这爿店理发。那天,我理好发,将要走出店门时,一位老同志走进来,看到我,叫一声“亚光”。我边答应,边瞧瞧他。我说“你是瀛洲村人吧?名字叫不出来了。”他说“我是基安”。我“哦——,你父亲在淳安港口街上开店的!”他笑煞了。见到本村人,特别亲切。我问他多少年纪?他说80(我查由我伸头编修的2008年版《瀛洲章氏宗谱》〈下称“宗谱”,页码均下卷〉第271页载:基安生于1945年,今年79,小学高级教师,其母程金花,本村人)。他也问我多大?我说88。我又问他住哪里?他说“住瀛洲。”此时,理发师傅喊他,我就走出店门回家了。
看到基安,回到家中,浮想联翩,港口往事,一件件,一幕幕,历历在目,一言难尽,现以有关瀛洲村在港口街上的人和事,予以述之。
一、我出门到港口当学徒和相关情况。
我于1948年上学期毕业于私立瀛洲村小学,虚龄13岁。母亲想让我下半年到县城念初中,但她做不了主,要我写信在港口当店倌的父亲。父亲回信说,书不念了,开年到港口来学生意。父命难违。1949年清明节前,和我父亲共事的堂兄熙才回家扫墓,他告诉我母亲,受我父亲所托,清明过后带我去港口。母亲随即料理我的衣服,做盘川挞馃。当年清明节是4月5日,应该是4月7日早晨,我随熙才堂兄离开了家乡。记得大姐夫汪鹤和嫡亲堂兄熙来,送我们到歙县徽杭公路旁边的郑坑店,在那里找了一个饭铺吃中餐。这个饭铺供应茶水,又可以焙挞馃。饭后,他俩回家,我俩继续走路,当晚宿深渡,第二天坐船,记不清是当天或次日抵达淳安县城。熙才父亲本流在淳安县城开店,其妻在店里烧饭,我俩又留在县城3天。我还记得,第二天或第三天上午,我在县城瞎逛,看到堂舅婆,名字记不得了。她家也在淳安县城开店,店面比堂伯父家大得多。堂舅婆要我在她家吃中饭,我说回去和本流伯打个招呼。吃中饭时,堂舅婆家两个儿子也在。我不认得,堂舅婆一一介绍,名字如今也忘了。本流伯告诉我,我堂舅婆的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这个堂舅婆,是我太外公的侄媳妇,常回老家,所以我认得。我查“宗谱”,第274页载:这个堂舅婆可能是堂舅公渭椒之妻汪氏,有二子本源、本汶,中学文化。上列“宗谱”记载的情况,是转抄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旧谱稿。我太外公原来的房子,后门与我家大门斜对门,堂舅婆回家也住在这幢房子里。第四天,熙才堂兄和我一起坐船到港口,再送我到父亲的住处。父亲是港口陈同益盐栈上油坊的管事,离陈同益盐栈有好一节路。陈同益盐栈是港口街上最大的商店,设盐库,上、下油坊,蜡烛坊,火腿坊,收购粮油,后又卖布。陈同益也可能是淳安县最大的商店。我此说的依据是,民国后期淳安县商会三届会长都是陈同益盐栈经理,也都是瀛洲人。老板是杭州人,当时经理章杰生(渭瑄),是我的舅公。不久,经舅婆方芹香介绍,进了一大商店当学徒。当学徒,吃了不少苦头,不赘。
基安的父亲叫熙德,也在港口街上开店,店不大,只有一间店面,好像是卖杂货。他家的店离我当学徒的店不远,但有个90度弯兜,对面是源济酱坊。熙德妻子带在身边,基安自然随父母一起。算年纪,我到港口时是14岁,基安是5岁,其小姨也在店里做家务事。解放后经过私改,许多店都关门了,熙德一家也回瀛洲老家了,具体时间是1952年或1953年。他们店有一名学徒,叫章观照,排行名熙照,也是瀛洲人。基安家在瀛洲下半村,从下财神庙(即门阙上端有“瀛洲”两个大字的路亭)进村向左转到头就是他家的房子;观照家的房子在瀛洲小学对面,章氏宗祠后进上首;我家在小学下首的巷弄中。1952年夏,我因病回家休养,当年底看到观照,他穿皮大衣,身面前翻出老长的羊毛,下身是皮裤,脚上是皮靴。我问他在哪里工作?他讲在玉门油田。玉门油田在甘肃,好冷的地方!我上网查查,玉门海拔高,最冷是零下25度。(按,我原来撰文说观照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有误。该油田是1955年发现的)观照退休回来,我也常看到他,后来可能是老伴不在了,又搬到上马石随大女儿住,我还看见过,去世多年了。他比我大一二岁吧。
二、港口街上的瀛洲小孩子。
港口街上的瀛洲小孩子(不含我们这些当学徒的,虽然我们也是小孩子),除了上列基安,还有桓雄。其父章渭彬,其母胡梅娟,他们一家也在港口,租房子住。渭彬和我父亲同事,妻子在家带小孩。“宗谱”第168页载,桓雄生于1946年。我到港口,他只有4岁。私改后,渭彬一家和我父亲先后回老家来了。桓雄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后任黄山市人民医院院长,退休后随女居上海。
还有皖生,是社山(锺山)的儿子。“宗谱”第166页载,皖生生于1942年,我到港口,他8岁。社山也在港口街上开店,只有一间店面,好像是卖布,附设染坊。皖生什么时间回老家的,我不清楚,他在小学操场东边开爿小店,前几年去世了。社山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荷芳,生于1929年,嫁兰溪方荣生;小女儿莲芳,生于1931年,未出嫁,后来也回瀛洲了,一直没有嫁人,1985年去世。
还有灶安(本知),是我舅公杰生的小儿子,“宗谱”第275页载,生于1934年,我到港口,他在淳安中学读书。其兄灶如(本良),娶仁里程丽娟,育有1女4子,“宗谱”上没有记载。我舅公自己开了爿布店,号泰顺,附设染坊,店里的事由舅婆主管,灶如也在店里做事。舅公也有一个女儿,“宗谱”也没有记载,我记得名字叫“亚”,眼睛有毛病,嫁给泰顺布店店倌、绩溪县城人葛恒念。“亚”夫妇育一对子女,是否在港口出生的,我不清楚。恒念家住在县城白石鼓,房子房间多,兄弟共有,他家在西边,我大姐家租住过;上首是其兄恒昌的,我租住过。私改后,灶如在合作商店工作,在什么地方不清楚。他儿子原在金华婺城供销社工作,供销社垮台后摆地摊,曾写信给我,说“苦处七天七夜都说不完”。灶安母子回老家务农,因为是地主成份,也吃了不少苦头,如今都不在了。
作者简介:章亚光,1936年12月生,安徽绩溪县瀛洲村人。(业余)双大专学历,绩溪县人民法院退休法官。1956年8月参加工作,1971年3月入党,1997年3月退休。家住绩溪县舒家巷38—2号。邮政编码:245300。邮箱:jixizyg@163.com。本人听力不行,请以电邮或书信联系。谢谢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