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宣和书谱》蔡京传

(2015-06-28 02:03:12)
标签:

文化

蔡京

宋史

《宣和书谱》蔡京

原文

太师蔡京字元长,莆田人也。早有时誉,擢进士甲科。博通经史,挥洒篇翰,手不停缀。美风姿,器量宏远。为郎日,谒大丞相王珪,珪指其坐云:“公异日当居此,宜自爱重。”继膺显用,入处要近,出典大藩。自擢翰林承旨,前后三入相位,寅亮燮理,秉国之钧,实维阿衡,民所瞻仰。至于决大事,建大议,人所不能措意者,笑谈之间,恢恢乎其有余矣。乃时丕承祗载,绍述先烈,于志无不继,于事无不述。缉既坠之典,复甚盛之举,奠九鼎,建明堂,制礼作乐,兴贤举能,其以辅予一人而国事大定者,其有力焉。眷惟神考励精求治之初,起王安石,相与图回至治,焕乎成一王法,休功盛烈,布在天下。其眷遇之隆,前无拟伦。属嗣初载以还,赖予良弼,祗循先志,以克用人,故于眷倚,比隆神考之于安石,罔敢后焉。于是二十年间天下无事,无一夫一物不被其泽,虽儿童走卒皆知其所以为太平宰相。顷解机务,自朝廷至于遐陬异域,微而闾巷田亩间,莫不惜其去。故盛德至善,民至于今怀之。喜为文词,作诗敏妙,得杜甫句律;制诰表章,用事详明,器体高妙。于应制之际,挥翰勤敏,文不加点,若夙构者,未尝起稿。然性尤嗜书,有临池之风。初类沈传师,久之深得羲之笔意,自名一家。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臣立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本朝题榜不可胜计。作龟山二字,盘结壮重,笔力遒劲,巍巍若巨鳌之载昆仑,翩翩如大鹏之翻溟海,识与不识,见者莫不耸动,斯一时之壮观也。大抵学者用笔有法,自占秘之,必口口亲授,非人不传。由唐以来学者相宗,方造其妙,至五季,失其所传,遂有衰陋之气。京从兄襄深悟厥旨,其书为本朝第一。而京独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方驾。议者谓飘逸过之,至于断纸余墨,人争宝焉。喜写纨扇,得者不减王羲之之六角葵扇也。其为世之所重如此。所得惟行书为多。今御府所藏七十有七。

 

译文

太师蔡京字元长,莆田人也。早年就有时誉,考中进士甲科。博通经学和史学,写文章时持笔挥洒就成篇章,手可以一直写个不停。长相和风姿很美,器量很大,目光很远。刚当上侍郎那天,去谒见大丞相王珪,王珪指着自己的座位说:“公异日当坐居此大丞相的椅子,宜自爱重自己。”以后他一直得到显著的提拔使用,入朝则处于显要,工作在皇帝近旁,出朝则担任大地方的主官。自从擢拔为翰林承旨以来,前后三次入居大宰相职位,恭谨出色地奉行调和理顺的职责,秉持国家之权柄,实在有赖于他来维系这一国家辅弼之任,国民敬重,有目共睹。至于裁决大事,倡建大议,别人一时所不能想到的,他却能笑谈之间,恢谐地解决得轻松有余。当时我继承先人皇位,绍述先皇遗烈,于先皇之志,无不传承,于先皇之事,无不加于实行。编纂修订了曾被废弃的法典,恢复了前代盛行的新法举措,安置九鼎,修建明堂,制礼作乐,兴贤举能,这期间是他辅佐我一人,而国事大定的,他出力最大啊。怀想起当初我父皇神宗皇帝励精求治之初,起用王安石,父皇与他争取恢复古代至善之治,制定出光辉的一代之王法,他的丰盛无比的功劳和业绩,分布留传在全天下。而父皇对王安石的爱护优待的隆重程度,则也是前代不能比得上啊。作为父皇的后代继承者,我从初继位到现在,有赖于我的这位贤良的大宰相的辅佐,我也是遵循先皇之志,对蔡京加于使用,因此对于他的眷顾和倚重,比照父皇对于王安石的隆重程度,不敢落后呀!于是二十年间天下无事,无一夫一物不受其仁泽,虽儿童走卒,皆知其所以为太平宰相。最近他解除机务退休了,自朝廷至于偏避边远的地方角落,那怕微小到街巷田亩间,没有不为他的离职感到可惜。故盛德至善,民至于今怀念着。喜欢写文作词,写诗敏妙,深得杜甫诗的句律;起草朝廷制诰和表章,举用故事案例详明,结构体裁高妙。于临时应付起草制文的时候,挥笔敏快,文不加点,象是昨夜里已构思好了一样,用不着打稿。然性尤嗜书法,有王羲之临池之风。初时类似沈传师,久之深得羲之笔意,自名一家。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楷)书如冠剑大臣立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人能和他相比。本朝题榜不可胜计。作龟山二字,盘结壮重,笔力遒劲,巍巍若巨鳌之载昆仑,翩翩如大鹏之翻溟海,认识与不认识他的,只要见到这字的,莫不耸动,斯一时之壮观也。大抵学者用笔有自己的法度,自己要保密,必须口口亲授才肯让人知道,不是自己认可的人就不传。由唐以来一代代学者相继承,才达到妙的程度,至五代十国,失其所传,遂有衰陋之气。蔡京从兄蔡襄深悟这一道理,其书为本朝第一。而蔡京独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蔡襄并驾齐驱。议论的人评价蔡京的字飘逸而言过于其兄,至于断纸余墨,人人争着收藏为宝。喜写纨扇,得到他题写的纨扇的人认为不亚于王羲之之六角葵扇。其为世之所重如此。我们这里所得惟行书为多。今御府所藏七十有七。

 

附:宣和书谱中蔡襄、蔡卞二人的小传

 

蔡襄

 

文臣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人也。官至端明殿学上。博古尚气节,居谏垣乐言事。初范仲淹被逐,余靖、尹洙、欧阳修以极论援救,坐是皆罪贬。襄于是作《四贤士》诗以高其风,天下成诵之。守福州日,南方风俗,病者不食药而敦信巫觋,至垂死而恬然尚鬼;其利人之财者以蛊毒之,积年以为患,襄至,去巫觋而杀其害人者,故一方安堵而宿弊涤。工字学,力将求配古人。大字巨数尺,小字如毫发,笔力位置,大者不失结密,小者不失宽绰。至于科斗、篆籀、正隶、飞白、行草、章草、颠草,靡不臻妙,而尤长于行,在前辈中自有一种风味。笔甚劲而姿媚有馀,仁祖深爱其书,尝御制元舅陇西王李用和墓铭,诏襄书之。已而学士撰温仁皇后铭文,又诏襄书,而襄辞曰:“此待诏职也。儒者之工书,所以自游息而已。”仁祖亦不强之。人谓古今能自重其书者,惟王献之与襄耳。襄游戏茗事间,有前后《茶录》,复有《荔枝谱》,世人摹之石。自珍其书,以为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而复推为本朝第一也。论者以谓真、行、简札今为第一,正书为第二,大字为第三,草书为第四,其确论欤!

 

 

蔡卞

文臣蔡卞字元度,莆田人也。少与其兄京游太学,驰声一时。同年及进士第,王安石见而奇之,妻以女,使从己学。得安石学术议论为多,自以王氏学,擅一时,时流归之。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笔势飘逸,但圆熟未至,故圭角稍逊,其后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厚重结密,如其为人。初安石镇金陵,作《精义堂记》,令卞书以进,由是神考知其名。自尔进用,多文字职。至晚年高位,犹不倦书写。稍亲厚者必自书简牍,笔墨亦稍变,殊不类往时也。然多喜作行书字。今御府所藏行书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