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出处问题

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哲学 |
http://s14/mw690/002EKUiGzy7hBd5JlFP7d&690
在新媒体上、在纸质书本上,一般把“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格言归于亚里士多德的名下。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在《亚里士多德著作全集》中是没有这种表示的。
中文语境下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说法出自何人之手,我通过网络搜寻,没有获得出处。但我猜测,这句话应该是对粱启超的有关表示改造而来。
维新变法失败,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他脱离了维新时期以“托古改制”宣扬改革的中国传统话语,而更多地以“西学”词汇、观念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他的教师康有为也同样流亡海外的,却仍坚持“托古改制”理念,并在海外更为积极地进行以孔子为国教的“保教”活动。而梁启超的思想在改变,并在1902年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一文,公开反对保教、反对立儒学为“国教”,与其师康有为大唱反调。开篇他即声明:“此篇与著者数年前之论相反对,所谓我操我矛以伐我者也。今是昨非,不敢自默。其为思想之进步乎,抑退步乎?吾欲以读者思想之进退决之。”并申明:“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为二千年来翻案,吾所不惜;与四万万人挑战,吾所不惧。”(粱启超,1936)。而粱启超的说法应该受到了西方文化或所谓亚里士多德格言的影响。
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没有直接经古罗马传给西欧由“蛮族”所建立的封建诸国。中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由阿拉伯人传托马斯• 阿奎纳(约1225年—1274年)。阿奎纳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介绍到欧洲。
《Wikipedia》有拉丁语条目:“Amicus Plato, sed magis amica veritas。”翻译成英文为:“Plato is my friend, but truth is a better friend”(按照字面含义为:柏拉图是我的朋友,但真理是我更好的朋友)。培根提到尼古拉斯伦理学和一本秘密书是伪亚里士多德式的汇编,在十二世纪或十三世纪初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亨利•格拉克(Henry Guerlac)指出,这个格言在三种截然不同的中世纪手稿(两种希腊文和一种拉丁文)中都发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以及这个格言的不同的表现形式[1]。
作为颜语是可以演绎的。据说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61剑桥学生笔记本上面写着:“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eles magis amica
veritas”(字面意思是:“柏拉图是朋友,亚里士多德是朋友,真理是朋友。”)。逻辑学家阿尔弗雷德·塔斯基(Alfred
Tarski)将这个颜语改为:“Inimicus
综上可见,“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与“柏拉图是我的朋友,真理是我更好的朋友”是有重大差别的。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icus_Plato,_sed_magis_amica_veritas。
粱启超,1936.保教非所以尊孔论//饮冰室文集:第9册[C].中华书局。
柏拉图,2013.理想国[M].张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
柏拉图,20017.柏拉图全集:第10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版权声明:文中有的图片可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之删除。“弩之的专栏”的博文均为作者原创,可供个人、机构、刊物和媒体存阅和转裁,请保留“弩之的专栏”署名、版权声明。同时,反对违法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