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见不如怀念——小说《陆犯焉识》与电影《归来》的比较

(2016-11-16 17:16:09)
标签:

陆犯焉识

小说

电影

归来

书评

分类: 爱·文

读完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最后一行字,意犹未尽地放下书本,我的脑子里便涌出这六个字来:“相见不如怀念。”这是我的一个师妹在谈到同学聚会时候说的一句话,大意是指相隔多年,再见面时,心目中的女神男神大多变成了大妈大叔,与其黯然神伤,还不如不见的好,永远在心中保留最美好的形象。

大概严歌苓也是这么想的吧,所以她让冯婉喻在陆焉识获特赦回来之前突然失忆,不要让她见到陆在荒漠二十年饱经磨难沧桑的样子,最终带着对爱人的念想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看完小说,觉得很不过瘾,索性又找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归来》看了一遍。虽然电影经过改编后与原著相差甚远,但仍然感慨万千,忍不住要将小说和电影对比一下。


小说的故事从陆焉识和冯婉喻的婚姻开始,而这段婚姻一开始就是一厢情愿的,是陆焉识的继母、冯婉喻的姑妈兼婆婆用无声的眼泪强加给他们的,就好像《红楼梦》里宝玉和宝钗的爱情,是那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式的一厢情愿,尽管冯婉喻对他一见倾心,但也改变不了他对继母“掐灭一个男人一生仅有的一次爱情机会”的厌恶和排斥,所以他“不入洞房,不碰新娘,不近情理”,和宝玉一样选择了离家出走,只不过宝玉是看破红尘做了出家人,而他选择了放纵自己,出国留学、喝酒泡妞,以堕入红尘的花花公子形象来报复这段无爱的婚姻。

妻子婉喻恰恰相反,她是怀着膜拜的心态嫁入陆家的,他是她的神,十多岁在老家就听说了他爱读书、把要被赶回娘家的继母救下来的故事,因此在新婚期间不求亲近、有点距离她都认为是情理之中的,因为对于神再喜爱都不能没高没下。也因为如此,当焉识被发配到几千公里的大荒草漠,对婉喻的影响也不是那么太大,反正原先也是远远地欣赏膜拜的。

但她的内心是深爱着焉识的,所以她不惜把姑母给她的嫁妆一颗祖母绿宝石偷偷卖掉换得钱来给焉识买了一块昂贵的白金欧米茄手表作为信物,这块手表后来被他用来换取食物、用作贿赂争取到去农场看有小女儿镜头的电影的机会等,在焉识的荒漠生涯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也让他在五、六十岁的时候一点点地破译了婉喻送他手表时的那一瞥眼神,破译了那个“对自己的爱慕情欲不知羞、不懂得掩饰的阿妮头”,所以他要回去弥补婉喻,“不然就太晚了,他会老得弥补不动的。”所以,他逃跑的目的不是因为饥荒劳累的折磨,而是因为婉喻,他要当面告诉婉喻,“他最好的年华没有给她,他一定要婉喻原谅他对她的心不在焉,在她身边的他仅仅是一份面带微笑的在场。”


而在电影《归来》中,只是选取了陆焉识特赦后回家而婉喻失忆不相识的这一片段来表现整个故事,就显得单薄了许多。老实说,如果不是先看了原著再看电影,我可能会弄不懂其中的许多环节,如对焉识逃跑的动机并没有交待,仅仅是为见她们母女一面而逃跑,似乎说服力不够。但是电影是从视觉的冲击来震撼观众,而回家这一段恰恰是最有感染力的一段,且电影的改编也符合视觉冲击的需要,突出了“归来”的主题,所以还是让人能够接受的。

又比如在陆焉识逃跑出来后,原著中他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打了电话给婉喻,隐晦地表达了“只要能见你一面我就可以去死了”的愿望,他相信婉喻能听得懂他的电话,还告诉婉喻把信寄到哪个地址。婉喻没有信来,却给他寄了一百元的汇款单,他用这笔钱买了新衣服洗了澡,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去兰州、去西安、去上海,去见他的婉喻。他在兰州的时候给婉喻打了传呼电话,却是小女儿来接的,小女儿用英语警告他不要回来,“请你不要找我母亲了。”“假如你对我们还有丝毫的顾念,请你尽快去自首。”尽管如此,他仍然悄悄地到了上海,在暗中跟自己家庭的所有成员都见了面,分享了他们的礼拜天,完成了心愿,然后就在西宁去自首了。


但是电影改编后是直接抓捕,并且是在刚刚远远地见到婉喻没来得及说一句话的情况下就被抓走,这样的场景对观众的心理冲击真的是非常大,也是非常成功的,如果像原著那样仅仅是小女儿电话里用英语警告,远远达不到这样震撼的效果。

小说里还有一个细节,读来也特别让人感动、心酸,就是在焉识转移到荒漠之前的监狱生涯中,婉喻来探监的那一部分。婉喻的探监日子,她会手提肩扛带来许多焉识吃惯的食物:“春夏之交,笋豆、糟鱼;夏秋更迭,咸鸭蛋、腌鸭肫、烧酒醉虾;秋去冬来,椒盐猪油渣、油浸蟹黄蟹肉;来年开春,腌了一冬的猪后腿、风鸡风鹅、咸黄鱼……”。这么丰盛诱人的美食,不管是谁,读到这里都会忍不住流口水吧。可是,这些婉喻和孩子们用吃稀饭馒头省下来的钱购买的食物,却在一次大扫除时被搜剿了,婉喻亲手剥出来的蟹黄蟹肉,被倒进了垃圾桶,要抬走的那一刻,焉识“扑在铁皮桶上,伸出的双手从垃圾桶里捞起一大捧蟹油蟹黄,和着烂苹果烂柿子塞进嘴里。一个叫张粹生的狱友死死抱住清理‘垃圾’的轻刑犯,让他多吃了两口,因为张粹生知道为了剥出这些蟹黄,他妻子会付出多大代价。”读到这里,心酸的同时,我的心情和焉识、和张粹生也是一样的,就是想着为了婉喻被蟹蜇烂的十根手指尖,让他多吃几口吧,别浪费了婉喻的满腔心血和爱。这个仗义的狱友,也让我们意识到在那个荒唐年代里,人和人之间也仍然存在着真诚的友谊和爱。可惜的是,狱友在转移时死在了一场抢水的混战中,令人唏嘘。

这些细节,和白金欧米茄手表一样,也是后来焉识在荒漠中觉悟到婉喻对他的深爱,从而逃跑回去弥补婉喻的动机之一。电影里虽然没有这样的细节,但有另外的幽默之处来表现焉识对婉喻的爱,就是当他听女儿说当年革委会主任曾经用饭勺打过婉喻的时候,他坐公共汽车去到郊外的工厂去找那个革委会主任,敲门后主任的老婆出来骂街,原来主任已经被抓捕了。这时,镜头转到了焉识藏在身后的手上,是一把铁饭勺,他真的只是想来打回主任一饭勺吗?我被这种孩童式的报仇行为逗乐了,同时也被他深深感动着,原来无论在荒漠里经历过多少次生死磨难,他竟仍然是这样一个单纯的人。


电影和小说里的结局,都是婉喻失忆后和焉识相见不相识,但小说里婉喻至死都是惦念着她深爱并膜拜的这位男神的,临死前她问焉识“他回来了吗?”,“哦,路很远的。”尽管她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叫陆焉识 ,但心里仍然袒护着他,他没有错,是路太远他不能及时赶到。没错,相见不如怀念,婉喻带着对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男神的美好怀念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这样的结局,连弥补表白的机会都不给他,其实也算是对焉识当年放纵出轨的一种惩罚,堪称完美。

小说的最后,陆焉识带着婉喻的骨灰回到了大荒草漠,因为经历过这样一场荒诞岁月的劫难后,他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生活了,草原才能给予他真正的自由,那种精神上的自由。



http://s13/mw690/002EJYqVzy76sNNYQDW8c&690
这是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有兴趣的话,欢迎扫描关注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