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案例分析
(2011-10-30 11:08:13)
标签:
财经 |
分类: 我的作业 |
案例名称:雷曼兄弟案例分析
案件来源:《美国投资银行经营失败案例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案例介绍:雷曼兄弟的破产过程
2008年3月18日
4月1日
4月16日
4月30日
6月4日
6月9日
6月10日
6月13日
6月19日
8月1日
8月16日
8月18日
8月25日
8月26日
9月10日
9月11日
9月12日
9月14日
9月15日
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一,
1,
雷曼兄弟的业务过于集中于固定收益部分。近年来,雷曼兄弟次级按揭贷款业务的发行量和销售量排名第一。相应的,雷曼兄弟的资产中证券投资和抵押短期合约占比超过80%以上。雷曼兄弟的证券投资和金融工具中,按揭贷款及房地产相关的资产占比最大,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仍高达35.5%。当市场崩溃时,房价下跌,资金匮乏,流动性紧张,巨大的系统风险直接引发了雷曼兄弟的危机。
2,
雷曼兄弟自身资本有限,而其业务又需要的资金,迫于盈利压力,其采取了高杠杆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提高了盈利能力,但同时也使风险成倍增加。雷曼兄弟短期债务占比较高,其经营对短期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危机发生后其所持有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等资产大幅减值难以变现,致使公司短期流动性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也是致使其最终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雷曼兄弟一直以先进的信用衍生品模型分析技术著称,但在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的模型技术未能起到应有的预测作用,信用衍生品的损失远超过预期,最终导致风险完全失控而破产。
4,
管理层的盲目乐观导致其风险控制意识和理念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在次贷危机发生时,管理层优柔寡断,错失良机。管理层错估了形式,在同韩国开发银行的收购谈判中要价过高,错失了紧急融资,度过难关的良机,也导致了投资者信心的进一步丧失。
二,
1,
雷曼兄弟破产前,市场严重恐慌,对手终止和雷曼兄弟的交易。客户对雷曼兄弟的前景产生怀疑,取消和终结与雷曼兄弟的业务,将资金往别处大规模转移,在雷曼兄弟发生了事实上的挤兑。雷曼兄弟的主要交易对手也停止和雷曼兄弟的交易,实际上给了雷曼兄弟致命的一击。
2,
一家的危机和困苦往往意味着他人的机会。对于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资银行,如果做空致使其垮掉,其资产必定会打折大甩卖。不少华尔街的投资者基于这种判断,大量卖空雷曼兄弟的股票,和一切能从雷曼兄弟的败落中获利的金融衍生工具。这种卖空对于一家金融机构无异于墙倒众人推。事实上,在这种强大的卖空打压之下,一天之内,雷曼兄弟的股价就下跌了一半。
3,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评级机构给约3.2万亿美元的不良信用房贷支持的债券产品以最高品级,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则把债券产品评级大幅下调。评级机构的不负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风险的存在,又加剧了危机情况的恶化。雷曼兄弟正是由于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其评级而被迫缴纳更多的资金作为衍生品交易的抵押,导致其流动性过度紧缩,资金链出现断裂,最终只能申请破产保护。
4,
大型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深度参与,使其倒闭产生连锁反应,为了阻断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政府往往不得不介入,同时这也使道德风险加剧。出于对道德风险的忌惮,美联储不愿过多地耗费政府的资金来加剧市场的“道德危机“,从而选择放弃了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破产启示:
1,企业要有危机意识: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雷曼兄弟的大规模次级债券是导致其破产的主要原因,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公司已有员工向管理层提出了雷曼兄弟过多地次级债券导致公司面临风险巨大,而当时的次级债券市场一片火热,管理层完全没有理会这些中肯的意见。
2,优化企业资产,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的破产往往是因为其资金链条的断裂,雷曼兄弟亦是如此。次级债券占了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很大比重,而大量持有商业地产使得在次贷危机到来时雷曼兄弟的资产变现能力变得极其微弱。最后雷曼兄弟四处借钱无路,不得不宣布破产。
3,认清形势,及时抓住机会:雷曼兄弟如果同韩国产业银行的收购谈成的话,那也不会有他后来破产的命运。雷曼兄弟管理层拒绝韩国产业银行收购的原因是出价过低,但接下来的局势我们知道,雷曼兄弟的市值一路大幅缩水,以至于在那几天之后便宣布破产。
4,政府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废除后,美国银行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银行普遍使用高杠杆的财务管理手段,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在成倍的扩大。雷曼兄弟的破产正是过度使用财务杠杆,最后次贷危机来临时,其自有资金周转不开而导致的,雷曼兄弟的破产带来的是更严重的金融业连锁危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不力,使次贷危机在雷曼兄弟破产后更加严重,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以此减少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冲击。
参考文献:
《美国投资银行经营失败案例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长江文艺出版社)
《常识之败:雷曼背后的金权角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