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 要素20 视角68 观察点”LICC 观课范式学习的体会

(2013-09-23 15:08:07)
标签:

教育

一、什么是 LICC 观课范式

    课堂的四个要素(见下图):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课堂观察LICC 范式的命名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的命名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要素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

学习

(L)

(1) 准备

(2) 倾听(3) 互动

(4) 自主

(5) 达成

以达成”视角为例,有三个观察点: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

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教师

教学

(I)

(1) 环节(2) 呈示

(3) 对话(4) 指导

(5) 机智

以环节”视角为例,有三个观察点: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课程

性质(C)

(1) 目标(2) 内容(3) 实施(4) 评价(5) 资源

以内容”视角为例,有四个观察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

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

的需求?

课堂

文化

(C)

(1) 思考

(2) 民主(3) 创新

(4) 关爱

(5) 特质

以民主”视角为例,有三个观察点: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

是怎么样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

课堂气氛怎样?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

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二、 LICC 观课范式教会我们怎么观课

   我们带着目的观课,这是最基本的,没有目的观察, LICC 观课范式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有了目的怎么观课呢?也不用经常变更,或是临场应对。从四个方面观察就行了。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评价达成这四个方面的评价也分别有专门的术语。

   学生学习方面,我们应该这样观察学生的下面五个方在:(1) 准备(2) 倾听(3) 互动(4) 自主(5) 达成。这五个方面做得怎么样?要收集下面的数据: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教师教学方面,要看(1) 环节(2) 呈示(3) 对话(4) 指导(5) 机智,重点是观察环节是不是顺序得当,符合不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要观察该课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环节是否面向全体生?不同环节为内容的时间怎么分配的?你观课后,有哪一些启发,你的什么样的修改意见。

   课程性质方面,要看1) 目标(2) 内容(3)实施(4) 评价(5) 资源。材是如何理的增合立是否合理?堂中生成了容?怎样处理?是否凸了本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生?如何足不同的需求?如果是我,重点观察容量是不是合适。重难点是不是有六个角度的剖析或变式理解。是不是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课堂文化方面,要看(1) 思考(2) 民主(3) 创新(4) 关爱(5) 特质。重点观察教者的语言,是不是画龙点晴,是不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不是能够给出明确的指令。

   从上面的角度看,广西教师技能大赛,对这一个方面有了具体的量化规定

(4)上课(50分)

 

项目

内容

评价标准

分值

上课

(44分)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告知具体、清晰,呈现方式得当,学生能够理解

1

教学内容

1.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合理化、多样化,照顾到全班各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1

2.内容布局安排能够符合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和目标水平

1

3.能够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有效的练习,使核心的学习项目得到强化

2

4.对教材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风格进行个性化处理

2

5.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的来源多样化并注重学生有价值问题的生成

3

教学方法

1.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教学

2

2.能够体现学科的特点

1

3.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规律;

1

学习要素与师生互动调控

1.能根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的“听”、“看”、“讲”、“想”和“做”等多种学习要素相互转换的有效学习活动

2

2.学生的学习活动能看出“动”和“静”的合理转换

2

3.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起点知识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

2

4.能促进全体学生关注问题与答案的思考,合理安排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2

5.能够结合教学目标对学习流程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检测

2

6.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

7.能将学生在课堂即时生成的学习结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2

学生学习活动

1.教学流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

2.学生学习状态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氛围好

2

3.学生能够相互关照,互相沟通,注重互助协作,团队合作

2

4.学生能够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及多种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2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得到教师的指导

2

课堂

公平

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照,并给予与之相适应的时间、问题设计及自由表达的鼓励

2

教学

效果

1.在规定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一致程度高

2

2.能够产生设定教学目标之外的良好学习结果

2

 

 

两者是异曲同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