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度为相得裴度

(2011-11-06 17:05:52)
标签:

文化

分类: 说史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8697397f24cc4f1b29388a5c.jpg裴度,唐时名相。生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宪宗元和时拜相,率兵讨平淮西割据者吴元济,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后又以拥立文宗有功,进位至中书令。死后赠太傅。

 裴度主要以功业著称,但在文学上也很有成就。他认为“文之异,在气格之高下,思致之浅深,不在磔裂章句,隳

 裴度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七十余年中,当时,唐朝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复杂、激化。加之朝官结为朋党,各自内结宦官,外连藩镇,互相排斥,互相倾轧,使唐后期的政治更加混乱、黑暗。裴度为了维护唐朝的统一,坚持打击藩镇割据势力;为了整肃朝纲,坚持与跋扈的宦官、蠹国败政的奸臣作斗争。这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7e7f790984cc2cf53ac76308.jpg
  裴度早在任宰相之前,就致力于打击藩镇。元和七年(812年)八月,魏博节度使死,魏博将土拥立其子田兴(田兴归顺后,朝廷赐各弘正)为留后。为了稳定魏博军民的情绪,十一月,裴度受命去魏州宣谕。裴度在魏州,对田兴极陈“君臣之义”,使田兴“奉上益谨”。同时,奉命“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宣布魏博“六州百姓给复一年”。他又遍至魏博所辖州县,“赦见囚,存问高年、茕独、废疾不能自存者”。以致魏博的军士和各阶层人民都非常感悦。一直到长庆元年(821年),田兴遇害身死,始终忠于朝廷,并在唐朝进行的平叛战争中,屡立奇功。魏博六州,自田兴归顺朝廷至长庆二年,也一直是唐朝中央的直接统治区。这一成就的取得,裴度魏州之行对田兴和魏博军民的处置,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裴度辅佐宪宗平定淮西叛乱,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项业绩之一。元和9年(814年)8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并“发兵四出,屠午阳,焚叶,掠鲁山、襄阳”,“及于东畿”,“关东震骇”。在如何对待反叛的吴元济问题上,当时大多数朝臣是主和派,主张赦免吴元济之罪,并加委他做准西节度使。而裴度等主战派则认为,淮西是“不得不除”的“心腹之患”。且准西“军中上下携离”,又处于“残弊困剧之余,而当天下之全力,其破败可立待”。由于宪宗支持主战派的意见,10月,开始了讨伐淮西的行动。
  恒州的王承宗、郓州的李师道等割据势力,为了援助淮面,派亡命之徒刺杀主战派大臣,于是武元衡、裴度就成为王承宗、李师道等暗杀的主要对象。6月3日拂晓,武元衡、裴度早朝途中,分别遇刺,武元衡遇刺身亡,裴度身负重伤。
  藩镇割据势力向主战派大臣下毒手,朝廷内主和派的大臣们,以“人情恐惧”为借口,纷纷要求宪宗罢淮西之兵,甚至要求宪宗“罢(裴)度官,以安恒、郓之心”。裴度面对王承宗、李师道等的暗杀威胁,和主和派“罢兵”的压力,向宪宗极陈:“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藩镇跋扈者,将视此为高下,不可中止”。宪宗支持裴度的意见,没有动摇,并立即提拔裴度为宰相,“悉以用兵事付度”。裴度执政后,以“平贼为己任”。人们也认为,裴度主政,“必能殄寇。自是诛贱之计,日闻献替,军用益急”。这对藩镇割据势力,和朝内的主和派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元和12年7月,讨伐淮西的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前方战争屡屡失利,兵饷运输又发生了严重困难。朝中主和派官员,乘机“竞言师老财竭”,劝宪宗从速“罢兵”。唯有裴度一人坚持把讨伐战争打到底。他认为吴元济“势实窘迫”,必败无疑;讨伐军屡次失利,不是敌人强大,而是因为“诸将心不一”,不能齐心协力。为加强前线的领导,裴度自请去前方“督战”。他表示:“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若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宪宗遂任命他以宰相衔,兼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谕处置使,做了讨伐淮西的前线总指挥。8月下旬,裴度亲赴前线,驻郾城。他取消中使监军,使“兵柄专制于将”,调动了将士们的积极性,“军法严肃,号令划一,以是出战皆捷”,扭转了战局。十月初,裴度赞同唐邓节度使李朔的作战计划。于是,李朔乘一个大风雪之夜,急行军120里,袭破蔡州城,活捉罪魁吴元济,取得了讨伐淮西的胜利。裴度到蔡州,宣布废除吴元济时“禁人偶语于途,夜不燃烛,有以酒食馈遗者”处以死罪等酷法。对叛乱者,裴度坚持只杀魁首,胁从不问的政策,召降了数万蔡州士兵,因其中十之九“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裴度“悉纵之”。这些措施,有利于蔡州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生产的恢复发展。
  讨伐谁西的胜利,大大震慑了河北、山东的割据者。有自动归附的,如元和13年正月,横海节度使,“内不自安,遣使上表,请举族人朝”。幽州节度使也以“卢龙八州归于有司”。有内心恐惧,犹豫观望的,如恒州的王承宗。裴度遂派遣布衣柏耆往恒州游说,王承宗被迫“以二子为质,及献德、棣二州,输租税,请官吏”。对反复无常的郓州李师道,裴度力劝宪宗出兵讨伐。从元和13年7月~14年2月,用兵七个月,终于诛杀李师道,收复淄青十二州。“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史称宪宗“中兴”。裴度不愧为“中兴”的功臣。
  宦官专权,时唐后期最大的弊病。由于宦官跋扈太甚,唐后期的一些皇帝、朝宦,曾谋图铲除这一毒瘤。裴度不曾参与和组织集团势力,也未曾制定和采取过周密打击宦官的计划和措施。但因为他秉公执政,不避权贵,因而常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反对和打击宦官势力。如元和9年(814年)10月,五坊小使至下圭县,县令裴寰“嫉其凶暴,公馆之外,一无曲奉”。小使怒,诬告裴寰。宪宗偏袒宦官,要以大不敬罪重处裴寰。宰相武元衡谏,宪宗不听。当时担任御史中丞的裴度,极论“忧措陛下百姓”的县今,岂能加罪。在裴度的坚持下,裴寰才得无罪获释。元和十三年九月,“五坊使杨朝汶妄捕系人,迫以拷捶,责其息钱,遂转相诬引,所系近千人”。裴度等追劾此事。当时,朝廷正用兵山东,讨伐李师道。宪宗想袒护杨朝汶,竟对裴度说:“姑与卿论用兵事,此小事朕自处之”。裴度曰:“兵事不理,止乱山东,中人横暴,将乱都下”。认为“用兵小事也,五坊退给平人大事也”。在裴度的坚持下,宪条不得不赐杨朝汶死,并释放所有被拘系的人。长庆元年(821年)10月,裴度屡上表抨击、揭露知枢密魏弘简、翰林学士元稹阻挠、破坏讨伐幽州军事的罪行,魏弘简左迁弓箭库使,元稹为工部侍郎。长庆2年初,裴度要求穆宗严惩恃宠骄恣,欺凌主将的昭义监军刘承偕,穆宗不得不公布刘承偕罪恶,并宣布要将其流放远州。正因为裴度敢于打击骄横的宦官,所以他每次被提拔重用与宦官无涉,而每次受排挤、打击,都直接、间接与宦官有关。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由于措置不当,河北再乱,裴度被任为镇州行营招讨使,统兵讨伐。当时穆宗昏聩,宰相只图苟安,裴度军前奏请事宜,常受阻挠,因此不能取胜。最后,裴度被解除兵权,改任位高职闲的东都留守。敬宗、文宗二朝,裴度历任淮南等四道的节度使,其间虽曾短期入相,遭到排挤,不能久任。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卒于东都留守任上。
       一生四度为相,共辅四个君主。举国称赞,青史留名;武安邦,文治国,不愧一代名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华第一村
后一篇:[转载]青花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