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于“微课”——《微课的设计与操作》读后感

(2017-08-07 16:20:40)

有感于微课”——《微课的设计与操作》读后感

大若岩镇水云学校     邵崇媚

“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互联网的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冲击,同时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它影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微”教学模式逐渐在教育领域兴起。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微课的设计与操作》,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微课的理论依据及特点。同时探究了“微课”的设计原则模式和“微课”的开发制作技巧等,使得我从中汲取营养,开阔眼界。

  一、认识微课。

我心目中的微课既简单又复杂。简单之处在于它看上去就是一段短小的视频,时间短,内容少,整个过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复杂之处在于能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所以所谓的“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带给学生的是注意力十分钟的微学习。用一个成语就可以概括为“短小精悍”, 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娴熟的运用它是对我们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挑战。

二、了解微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是它也具有环节的完整性。就一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微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设计都应该精心的准备与设计。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它虽以微视频为主体,但绝不是课堂实录。“微课”之“微”,主要体现在课程时间短,授课的知识容量小等方面。对比现今的课堂,它更有故事感,易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授课方式上更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灵活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与学生有效互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它时间短,又舍弃了教师形象,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出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重点、难点、易错点,使之扩展学习、迁移应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无关的甚至是无效的中间教学环节,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与同学讨论、分享、交流、回答,容易的内容可以跳着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看的时候可以线上做练习,做笔记。这样的学习效率超乎寻常。 

三、学习微课

我认为我们只要借助视频把在教学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它不是一堂“大课”的压缩,也不是传统授课的视频,而是一个知识点高度的浓缩或富有创意的展现,是浓缩的精华,是我们的精彩亮相,这像极了我们常吃的精美“小菜”,会给学生带来味觉上的愉悦感。所以,“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且充满情景感。一段幽默的FLASH,一段生动的场景展示,一幅精美的PPT,皆可传递知识,并让学生享受其中。可见微课积聚着大能量,能够展现大精彩。

  四、 感悟微课

  作为新技术新事物,“微课”从诞生之日起,认可与质疑就相伴随行。今天,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微课”颠覆了传统教育,形成翻转课堂。于此,我们更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处理好快餐、中餐、大餐的关系”, 它应不是“新瓶”装“旧酒”。对于我们初识者,更不要做盲目冒进者,要从根本上加深对“微课”的理解;别凑热闹、追时尚、秀技术,坚持并不断完善自己对“微课”的独特理解,把微课落实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中,脚踏实地,才能在“微课大潮”中找准方向,以免走向两个极端,成为“微课”的盲目支持者和完全反对者。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了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