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改后的课堂变化

(2012-12-15 22:42:13)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读推荐

课程改革已有十年之久,以人为起点和目的,教学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使自己成为独立的、主动的、创造的主体。一路走来,问题很多,收获也很多。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课改之前,是知识性的“填鸭式”的教学,粉笔和黑板是老师吸引学生的阵地。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获得知识。老师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单调乏味的重复着机械的操作,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更累。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收效甚微,从而出现厌学现象。而课改以后,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破了以往的教材如果编写,教师就怎么教的方法。

三、评价方式变了。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老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学生可以评价老师的教学,对老师的教学发表意见。树立了多种多样的评价观。真正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存在的。

四、师生关系变得融洽。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顺应这种教学理念的师生关系也随之而变迁。师生关系的融洽关键在于消除教师的权威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对学生独特个性的尊重与理解,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在积极、乐观的情绪中得到健康成长与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