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四塔


标签:
文化图片 |
一、
松翠柏之间,掩映着灰色的屋顶,朱红色的柱梁和碧绿的草地让白色的塔身显得格外明朗,若是听闻喇嘛徐徐入耳的诵经之音,便会顿觉白色的塔身异常高大,浮雕的图案顷刻之间也活跃了起来,纷纷眉飞色舞……
http://s6/mw690/002EEDnJzy6N71fnMoZ25&690
2.沈阳西塔延寿寺
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
3.沈阳南塔广慈寺
http://s11/mw690/002EEDnJzy6N71l9wWSea&690
沈阳四塔之南塔
位于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与文翠路交汇处东北角。1985年3月15日公布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2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南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据碑铭记载:"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南为普安众庶,名日广慈寺。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广慈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南塔一座、山门三楹……。四塔的建造形式,均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间立有两根石柱,从而每面构成三个壶门。石柱上都雕有宝相花、西蕃莲等纹饰。每面中间壸门置砖雕宝盆和火焰,左右壶门都有高大凸起的砖雕雄狮。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层砖砌圆坛座。上面即是宝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龛内供神牌,佛龛周围嵌流丽的云珠。塔身之上为十三层相轮,再上为塔刹,由铜铸仰伏宝盖、日、月、宝珠组成。宝盖之下悬风铎。
4.沈阳东塔永光寺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塔街与长安路交汇处,西临南运河。2003年3月20日被立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四塔之东塔
东塔建于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是历史上沈阳八景之一,名曰:“东塔春耕”。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永光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山门三楹。寺东宝塔一座,禅堂僧房二十四间。而后乾隆皇帝还为四寺题写了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现东塔还健在,而永光寺则无存。
东塔于1985年修复,辟为景点。以东塔为中心建成一个长130米,面积1.6万平方米的园区。游园周围新建了与古塔相协调的明清式围墙和大门。园内修复了两座碑亭,铺装了仿清砖板路,栽植了苍松翠柏,具有庄严肃穆、古香幽静的特点。
东、南、西三塔相继在八十年代得到修复,西塔由于过分残破,于1968年被折除。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四塔四寺中,仅北塔法轮寺保存完好,东塔永光寺、南塔广慈寺现仅存白塔,西塔延寿寺于1998年复建。
沈阳四个塔距离故宫的距离是相等,大致5里地。
二、四塔的传说一:
三、四塔的传说二:
四、
五、四塔的传说三:
沈阳是块风水宝地
“沈阳城也会发水、地震吗?”“不会。” “为什么呀?” “因为沈阳城下有一只乌龟,沈阳的四角有四塔,这四塔就是龟的四个脚,下雨、地震的时候乌龟会托起沈阳城,所以沈阳是福地呀!” 特别喜欢这个传说,当爷爷奶奶用慈爱的笑容讲出这个故事的时候,在我们还天真幼稚的心上,就像感受到冬日的阳光一样温暖和安心。 沈阳的四塔四寺,就这样带着民间赋予的善意而富有创意的光环,流传在一代又一代沈阳孩子的心上。
七、四塔的传说四:四塔四寺诞生的传说
先说特别有群众基础的第一个故事:相传原来沈城边的一条河里有一只千年乌龟精,大概老实的时间久了便耐不住寂寞,呼风唤雨的举动严重威胁到附近沈城百姓的生活。事已至此,东海龙王只得向玉皇大帝求援,终于把托塔李天王给求来了。
李天王将手中的宝塔化作一条龙,骑在了乌龟的身上,称此举可镇住它三百年。那三百年之后该怎么办呢?后来,一位喇嘛梦见佛祖给了他一个装有四颗佛牙的小盒子,说只要将这四颗牙齿放在龙脚上,此地便可以风调雨顺。喇嘛醒后对皇上讲了这个梦,皇上立即在沈阳城的四周修了装有佛牙的塔来镇压龙脚,也就是这东西南北四塔,从此沈阳果然成为久负盛名的福地。
关于四塔镇妖的传说,还小范围地流传着其他版本:传说清朝初年,沈阳大旱,人们天天求雨可一点用都没有。当时的皇帝皇太极无奈之下只好贴出皇榜,悬赏能解大旱的能人。就在皇榜贴出的第六天,宫外来了个喇嘛,他揭了皇榜,告诉皇太极说,汉朝蔡伦造纸时,造好的第一张纸被玉皇大帝收去,后来文殊菩萨让人把这张纸借过去看,送还的时候纸被风吹到了人间,如今正飘到盛京上空,所以才遮挡了风雨,造成干旱。
喇嘛说,解决之道就是,在城的四角修上四塔,镇住宝纸才能解除旱灾。于是,这四塔四寺就成了沈阳的宝贝。
故事总是让人看过开心,不过故事里沈阳脚下镇住的还真是卧虎藏龙,又比如那塔湾舍利塔下镇住的恶龙,可见古人对塔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崇敬清朝的皇太极,也是如此崇敬着塔和寺。
七、四塔的传说五:四寺分别供奉不同的佛
据记载,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年)仲春敕令修建四塔四寺,以沈阳古城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方各距中心庙2.5公里左右的地方修建四座寺庙,即东塔永光寺,取义“慧灯普照”;西塔延寿寺,取义“虔祝圣寿”;南塔广慈寺,取义“普安众庶”;北塔法轮寺,取义“流通正法”。
民间的流传是,当年的皇太极听信了喇嘛大师“建四方白塔可使国家统一”的游说,于是四塔均采用了相似的白色圆肚实心砖砌喇嘛塔风格,塔高24米,占地225平方米,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
清代沈阳文化名人缪东霖在《陪京杂述》中记载:“按沈阳建造之初,具有深意,说城内中心庙为太极,钟鼓楼像是两仪,四塔是四象,八门像八卦,郭圆像天,城方像地。角楼、敌楼各三层共三十六像天罡,内池七十二像地煞,角楼敌楼共十二像四季,城门瓮城各三像二十四气。”于是,后代有了关于沈阳城在易经中的相对应说法。
除了四塔之外,当时也一同修建了四座寺庙,正应了老本《西游记》里唐僧的那句名言:“有塔必有寺”,有了这样固定的生活经验,也就难怪他一次次落入那些假冒寺庙的妖精手中了。
当年的四座寺院建筑格局也基本相同,坐北朝南,进门即见天王殿,殿后五楹大殿,东西各有配殿,四寺分别供奉不同的佛:东塔永光寺供奉“地藏王佛”;西塔延寿寺供奉“长寿佛”;南塔广慈寺供奉“千手千眼佛”;北塔法轮寺供奉“天地佛”。
八、四塔的传说六:塔背后的美丽传说
在如今的沈阳,你可能不知道以上所讲的传说和历史,但是你一定知道四塔,因为它们在沈阳早已成为一个地标、一个地域,甚至一种生活。 在四塔附近的区域,有以它们名字命名的街路,有用它们冠名的公园,甚至还有著名的商业街和机场,因为这些已经不再年轻的四塔依旧保持着知名度,岁月的魔力有时候很难说清。
经过大约20多年前的那次维修后,四塔四寺重新出现在沈阳的四方,曾被拆除的西塔在其原址重建。
多年前记者去过西塔,第一次看见了无数个寿字,寿文化在那个时刻深深刻入了记者的脑海。虽然是惟一一座拆除后重建的塔,但因为地处沈阳站附近,同时又有一个著名的朝鲜族商业区以西塔而命名,西塔成为现在四塔里最具特色的一个。
与西塔异曲同工的是南塔,知名自然是因为附近那铺天盖地一般蔓延的鞋城,还有庞大的日杂市场,以及远近闻名的烧烤小吃巷子。在嘈杂热闹的街市中,南塔保持着自己的风度和矜持,超然世外,望着眼前这一切的风云变化。
相传南塔广慈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佛”,本是一位皇帝的三公主,美丽与善良并存,人称善公主。
有一次,皇帝得了急病,神医说需要公主的一只手和一只眼入药,大公主和二公主都纷纷后退,却是这最小的三公主毫不犹豫地割下了自己的手臂和眼睛。后来,痊愈后的皇帝请求如来佛封这位善良的独眼独臂三公主为“添手添眼佛”,不巧的是传话的鹦鹉学舌失误,把“添手添眼佛”说成了“千手千眼佛”,于是三公主的身上长出了一千只眼睛和一千只手。这之后,民间也开始供奉善良的三公主,据说这位公主可以治病救人,正应了南塔“广慈”的原意。
从南塔向东,一路繁华散尽,东塔上长出的枝丫曾经长期困扰着这座古塔,没有寺庙的守护,这座塔生存在东塔公园里。据传,上世纪20年代初期,张氏父子建造东塔机场,飞机起飞的时候高度低,时常擦碰掉东塔的塔顶,后来重建的时候才补好。历史如何不得而知,倘或真是如此,人们可能更想知道,当时的飞机是不是足够结实。
相对来讲,四塔中北塔的保存最为完整,佛事也更频繁,至今仍有。塔与庙不时小修小补,塔身上还绘有一双眼睛。从1985年开始,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在寺内建立了碑林,沈阳境内发现的各种石碑几乎都被收集在这里,到现在已经有些拥挤,那些铭刻下的已经模糊不清的文字,无不讲述着自己认为重要的故事。
走进西塔,第一次就会看见无数个寿字,寿文化深深刻入了人们的脑海。虽然是惟一一座拆除后重建的塔,但因为地处沈阳站附近,同时又有一个著名的朝鲜族商业区以西塔而命名,西塔成为现在四塔里最具特色的一个。
与西塔异曲同工的是南塔,知名自然是因为附近那铺天盖地一般蔓延的鞋城,还有庞大的日杂市场,以及远近闻名的烧烤小吃巷子。在嘈杂热闹的街市中,南塔保持着自己的风度和矜持,超然世外,望着眼前这一切的风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