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部的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016-01-02 22:23:47)
标签:

365

支教博客

大山的孩子

分类: 支教心得
    研究生过了近一半,当年教的孩子现在也步入大学。他们有的读了疆内一本,有的在内地学专科;有的也已经开始放松自己,有的也出乎我意料的自律。感慨万千。再去回想支教岁月,很多想法已经改变。当日我认为,该带给他们知识、希望与陪伴,现在才渐渐领悟,支教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认识自己”。
    不要觉得这是泛泛而谈。不妨问一下自己,是否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或许蓦然回首,会发现,过去这一二十年,都如行尸走肉一般,学习,恋爱,工作~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模式、思维模式、成长模式都受限于狭隘的自我认知,说的具体点是自我定位、价值观与人生规划的不明确。也正是应了最近很火的那篇《你忙,是因为你懒得停下来》。
    问题是,我们不认识自己,还依旧可以凭借家庭、教育环境,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生活下去,甚至过上小康生活、小资生活,可是他们不行。如果他们不认识自己,留给他们生活模式,便是一代又一代的闭塞、贫穷,一代又一代的目光短浅。众所周知,当下的教育体制并不乐观,我们在怨天尤人的痛恨应试教育对自己的束缚,而教育带给他们的,却连“填鸭式”的知识都如数家珍。
    我们给山里的孩子捐钱、捐物,大家觉得不能彻底改变他们,于是我们去支教,建图书馆,希望能教给他们知识,带给他们希望,让他们借着星星之火成长。然而,再多的知识都是渺小的,再美的蓝图也经不住山里环境的“温水煮青蛙”。学生的问题从来都是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孩子逃课、辍学打工,多半是和家里的教育有关,甚至有些孩子是“情愿”“巴不得”去挣钱的。我们所描绘的蓝图,熬制的鸡汤,多半淹没在了日复一日的环境中。我们想通过支教这件小事,去撬动当地居民对教育的思考,太难!
      但是孩子们处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刻,抛开理想、抛开知识、抛开教育本身,温和的去和他们谈一谈“我是谁”,帮助他们在不同成长阶段都能建立起“自我定位、价值认定与自我规划”,这才能让他们受益终生。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最后希望想去支教的大家,无论想带给他们的是希望、理想、知识、人生定位还是其他,都要牢牢记住,现将自己对生活的希望、自己的理想、自我认识、自我规划理解清楚。你懂了,才可为人师。
    另外,有一个孩子不幸患病,我却无力帮助他,抑郁许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日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