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们自发组织的活动该不该“管”?

(2014-05-27 22:35:15)
标签:

班级管理

学生管理

教育

分类: 支教心得
    http://s14/mw690/002EBwmJzy6JdrZmZgF7d&690

    最近接触了学生们自己举办的三个活动。辅导班四年级的三个小孩自己办“运动会”,文科16班张瑾瑜给好朋友何丹过“成人礼”,理科4班全体同学组织“感恩班会”迎接高三。学生们自己组织、自己策划、自己主持的活动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虎头蛇尾:想法很好,策划详细,但是活动现场难免出现一些混乱。收尾效果也不是很好。成人礼活动最后送礼物环节显得太单薄,有些矫情了,没有最大程度调动班级同学的参与度。班会上学生对时间的控制把握程度不好,拖堂现象严重了。小朋友们的运动会就更随意了,大家玩了一会再回来比赛,最后没有公布名次这一个环节,显得不够完美。
    2.捉襟见肘:思考欠周,协调困难,保证不了活动按照自己“预想”的情况进行。学生们办活动,缺少经验,许多实际情况都不是按照自己思路进行的。像“请所有的任课老师参加班会”“参加运动会的小朋友都遵守规则”“现场肯定能调动起大家的那份感动点”等等预想中的反响,常常因为外界因素的限制而达不成目标。
    3.局限性大:立足点小,大局观差,活动从某种程度上看“不够大气”。学生办运动会,因为自己觉得“好玩”,办成人礼因为对某个特定的人有特殊的感情,感恩班会活动太单一基本全是歌曲……孩子们思路较窄,活动想法会很不成熟,所以真正开展起来,随着困难的增多,活动也会在“变小”。
    但其实我在孩子们的活动中,一点都不为他们的“问题”而焦虑。为什么呢?
    回顾一下我的学生会组织活动经历和工作经历,很容易发现我也是从这些小问题一步一步走来,不断进步的。经验性的东西,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和个人经历的丰富,都会积累和增加;但思想性的东西、敢想敢做的美好品质,却是需要我们为人“师”需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拥有的。
    我看到孩子们幼稚的运动会,不由得在想,如果我来插手去做了,这件事会变得条理、有序、声势“浩大”:先是开幕式、领导致辞,再是各项比赛,再是颁奖典礼,再是获奖感言……这个过程中还会有电视台的采访……组织活动的小朋友需要一遍一遍的改变自己的思路,不断地修改自己的“采访发言”……可是然后呢?然后孩子们轻松欢乐地“玩儿”心和放松的心情就没有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不好说。
    成人礼如果系统和流程化下来,环环相扣,又和我们一起在学校举行的各种仪式有什么区别?班里同学其乐融融,两个孩子之间的真情流露是否会变质?感恩班会如果节目丰富多彩了,整个班级为了节目的准备牺牲了大量的学习、休息时间,最后节目很好了,是不是感情也疲乏了?
    所以,我倒是觉得,只要孩子们能够把活动办了,自己动手实践着大胆的“第一次”,把事情的初衷表达到、实现好了,活动就是成功的。站在他们身边的我们,应该多给些“掌声”,而不是“指导”。与其手把手叫他们进步,不如让他们随着阅历的增加,自我纠正、主动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