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应急疏散演练是否需要提前通知?

(2014-05-12 00:46:18)
标签:

校园紧急疏散演练

校园安全

突发情况处理

教育

http://s8/mw690/002EBwmJzy6INTf1irZ57&690

    当下,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校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每学期都会组织多次消防演练活动。我亲身经历了学校去年冬和今年春的两次演练,分别是火灾应急演练和地震应急演练,详细了解了演练过程。
   上个周学校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地震演练,情况大致相同。我站在校园里,却看到模拟“逃生”的部分学生有些懈怠,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跑出教学楼,丝毫没有“假戏真做”的意思。上课时,我拿出十分钟和学生们交流这个问题。

迪力呼玛儿激动地说,“老师,这本来就是假的嘛,干嘛那么认真?”

“这不是演练吗?你们认真演练,在真正的危险中才能从容应对啊。”

“怎么可能,真正地震的时候怎么也不可能这么有秩序的。”

“你们平时不好好训练当然不能有秩序了。”

“可是老师,都提前告诉我们课间操演练了,太假了,一点紧张地感觉都没有……”

好多学生都有这个疑问。听到这里,教室像炸开锅一样,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起自己的意见来。后来我又和几个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交流,也和学校政教相关老师进行了咨询。经历过了大大小小的应急演练,许多人都会在心底里有一种“放松”的意识,觉得演练轻车熟路,丝毫无法紧张起来。而且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建议演练要有一定的“突发性”,不能提前告知。因此我也不觉萌生一个疑问:应急疏散演练到底需不需要提前告知学生?

   我们先来看一下去年火灾应急演练的流程:
   1610分,警报响起,正在上课的师生迅作出反应,用毛巾捂住口鼻有序撤离教室楼层里指定位置的各班班主任们,指挥学生单人单列从东、西、两个个楼道有序撤离到前操场相关区域与此同时,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内冲进火灾现场,将“火势”扑灭并把“伤员”救出。短短2分半钟之内,完成了整个逃生演练过程

16点25分,参与演练的消防官兵和各班师生向国旗下集中,相关负责人从部门协调情况、各班撤离秩序、人员引导方式三大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要求,介绍了火灾基础理论知识、防火灭火常识、如何在烟火中逃生自救及拨打火警注意事项等消防安全知识8点30分,学校组织学生观看消防电影《逃出生天》,班主任老师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学生观影后写出心得感想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交流。

整个过程分为演练前布置、演练中指挥、演练后总结三大步骤。既全面系统又兼顾细节,保证了活动安全、顺利的进行。我第一次经历时觉得安排得当又科学。现在看来,演练有极大的“排练”之感:学生和指导老师提前是知道“火灾”发生时间的,这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首先是对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如果学生之前没有参加过演练,也不知道相关逃生知识,那么听到警报响后,很可能会不知所措。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他们会更多地表现出惶恐、慌乱,增加了踩踏事件发生的几率。另外,一时间的大脑空白是否还会造成“盲目跳楼逃生”的恶劣后果?这些都不好说。演练的目的是为了在危险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如果为了避免危险反倒徒增危险,就太不值当了。

其次是受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自古以来,我们传授知识采用最多的就是“填鸭式”教育。老师把知识归纳好,按部就班地讲授给学生;学生正襟危坐,课上认真记笔记,课下用心背诵知识点;考试时候以卷面的形式呈现作为检验。老师习惯了这种方式方法,学生也很习惯。所以我们安排逃生知识学习的时候也保守的先进行“科普”,让学生“熟记于心”,再进行实践“考试”,最后进行总结。

捋清楚这两层原因,提前通知学生的做法也合情合理了。至于怎么解决演练对象出现的“疲沓心理”,我的建议是区分人群,不同对待。新生的演练一定要遵循先布置再操作的原则,老生的演练可以选取适当人数的班级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突发”演练。至于怎样的人数和范围算作合适,则要因教学楼的布局和生源质量而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