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加菲不是猫
加菲不是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26
  • 关注人气:1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渡船·渡人·渡边城

(2014-03-09 18:48:49)
标签:

边城读后感

道德模范

雷锋精神

沈从文

渡人

分类: 读书文化
“喂,不早了,把船划过来!”
“船跑了!”
“你爷爷做什么事情去了呢?他管船!”
“他管船,管五十年的船,他死了啊!”
   湘西的这一所边城,从二十岁便开始渡船的老者,在沈从文笔下活灵活现。我未去过那地,也不曾见那人,却随着作者对小城里的一切了如指掌。
   我们眼前有这样一些意象:静谧的城边,善良的人们,美丽的自然风光,安静的渡船。组成一派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当我们很快知道这船的主人一生坎坷的经历后,不免心生怜悯又心存敬佩。老汉一辈子守着他的船,无论是人影阔绰的寻常日子,还是喧嚣不止的端午佳节,是与女儿快乐的朝夕相处,还是与孙女艰难的苦命相依,都使得船有所用,人有所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在文学形象里也并不多见罢。
   这样一件简单的事,却让一个苦命的人乐此不疲。船,是老汉拥有的之于陪嫁碾坊的唯一一笔财富。把边城人渡过来,从这头到那头,再从那头回到这头,同样是老船员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按理说,收上三钱五银的,没人会去较真。单单令人诧异的是,贫穷的老汉把他当做事业,而非谋生手段。祖孙二人不收渡人的任何恩惠,反而以姜汤、热茶送之,这些个尽职尽责和热情,在沈从文笔下丝毫不见一丁点的矫情与做作。为什么?
   边界、山城,表现着小城的隐逸,也隐喻着渡船是老汉一生的精神寄托。这辈子,他只在这一座城,只有这一只船,一件事。帮助路人过了河,守住自己的这个位置,便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感恩者赠以香粽、烧酒,木讷着匆匆而过,都丝毫影响不了这种幸福。在当今来看,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一种道德模范,活雷锋。区别却是,此模范不用层层推选,不用冠之以某种称号,不用过多粉饰,亦不用绞尽脑汁加以宣传与推广。船就在那里,老人就在那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读者明白一切。老汉在渡船,也在“渡”边城人。正是边城那互帮互助、与人为善的社会风气,才能有老汉这人存在。而同样因为许多个老汉的存在,才能有如此之淳朴和善良的民风。
   然而,当我们看到蔚然成风的好现象时,不能忽视与此共存的爱情悲剧。大老被拒绝婚事后失水而死,船总顺顺、喜欢翠翠的二老言行都有变化,流露出一丝不悦。为什么大家都会误会这个终日行善、胸无城府的老人呢?我觉得这与“边城”的环境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思想上的保守、不开化,苗汉两族的风俗诧异,让那些重感情的死者家属们,把大老之死和老人委婉拒绝婚事直接挂钩。而扪心自问,这又怎么怪的着老船夫呢?他只不过是尽一个长辈的责任,为孙女争取幸福而已。只能说那时那地的大环境酿此悲剧。
   一艘渡船,渡了多少边城人。却敌不过落后与封闭。而假如有一日边城开放,渡船是否依然存在?老者是否依然选择守船?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看开放的时下。往往在分析许多社会现象时,许多人用“世风日下”来说话。其实,边城有好,也有坏。现在社会有坏,也不缺好。何须妄自菲薄?在生产关系的进步和经济多元化的影响下,国民对物质的追求与日剧增,精神层面的进步速度有些慢,这都是社会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我们不能说,现在的道德模范需要选树了,就感叹雷锋精神存在的不自然。这不客观也不公正。因为开放的环境带来的生活裨益大家都有目共睹。新的时代背景下,渡船这个道德载体需要重新来定位、渡人这项重大任务更需要从长计议。独善其身,坚守底线,便是在渡船,守船。
   从边城来看,老人的的确确在渡边城人,但更是在渡自己。
   而从当下来看,我们不停地摆渡自己,便也慢慢渡了全“城”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