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4-11-25 19:22:25)
标签:
股票 |
“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杨树林中心校
1、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
2、进一步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
(一)、加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我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转变观念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建构的。
2.创设条件、鼓励探索、指导学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我探究使他们逐渐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如“老师知道你是个不怕困难的好孩子,这点小问题一定难不倒你,对吗”、“你能行”、“你真棒”„„老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赞许的眼神,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更增强了他们自我获知的信心。又如:学习长度单位还算时,可以在黑板上出示1、10、100三个数,问:谁能加上合适的单位?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谁能用同一个单位将这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第一个问题就使学生议论开来,第二个问题更加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
1米=10分米=100厘米1元=10角=100分、1米=1.0米=1.00米1元=1.0元=1.00元。由此老师再次提出像11.01.00这些数是否相等为什么?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他们会更积极得投入到小数初步认识的内容上去。
1、把“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完全对立起来。
首先,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的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讲”是“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讲”与“学”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构成了教学的整体。如果只片面的强调“学”,完全忽略教师的“讲”,那么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自主学习”与“自已学习”虽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是大不相同的。“自主学习”是就“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纵的学习,其核心是“主动学习”。所有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属于主动学习。相反机械地听、不假思索、被动接受则不属于主动学习。所以自主学习突出的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超前性。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学生能自我管束,自我操纵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现教学民主,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而学生也只有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并有自我调控的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