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汉韵》读后感
标签:
原创散文文化 |
分类: 原创散文 |
《楚风汉韵》读后感
文/淮南寒梅
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淮南卷《楚风汉韵》出版了!
淮南卷·《楚风汉韵》,它凝聚着主编者的心血和夜以继日的辛勤耕耘,正是由于他的痴迷执着与无私奉献,才有了这部书的问世。此书问世,诗友们无不欢欣鼓舞,无不拍手称赞。首先感谢会长为出版《楚风汉韵》所付出的辛苦劳累,感谢会长为诗友们搭建了这么一个高雅而纯净的弘扬传统诗词文化的平台。
倚窗而坐,伴着柔柔的灯光,我打开《楚风汉韵》,一页一页的翻阅着,诗友们的作品在书页上熠熠生辉。当我翻到第17页时,周会长的《夏日杂咏》进入了我的眼帘,从欣赏到领悟,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从内心深处佩服会长的文才,那清晰隽永的文字,落笔生花的意境,让人遐想无限。
周文龙会长不但擅长写诗文,写散文也是一流,写赋文更是一绝。他的一篇《凤台赋》被当地政府部门采用,展示了凤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眷念故土的高尚情怀。
会长为人谦虚友善,朴实无华,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夸张不炫耀不做作。他不仅创办了淮南硖石诗词学会,更为社会为现代诗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会长常说:诗不一定要写得快写的多,而是要写得好写得精,常强调诗友们写诗一定要有嚼头,写出来的诗才有味道。我捧着《楚风汉韵》,边看着边想着会长所讲的话,目光不由得再次投向他的《夏日杂咏》里,特别是其中的《松》和《桂花》。这两首给人启迪,给人深省,给人遐想,给人奋进!
松
桂花
《楚风汉韵》读后感,二0一六年五月,刊登于《硖石诗词》第三十八辑,感谢编委
不愧树中杰,无风有爽阴。
根深躯干直,叶死亦如针。
溪畔山前自剪栽,云封雾锁不悲哀。
嫣红姹紫争妍后,淡淡幽香过岭来。
《楚风汉韵》读后感,二0一六年五月,刊登于《硖石诗词》第三十八辑,感谢编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