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纪念甲午战争的诗词

(2014-07-08 18:54:11)
标签:

纪念甲午战争诗词

四首纪念甲午战争的诗词

 

http://s12/mw690/002EymkKgy6Pz0QB1Tdbb&690

《甲午战争120周年诗词选》封面


读甲午战争史事感怀

岳明阔

黄海炮声烈,长惊来者心。
英雄功永在,弱主过何深。
质脆瓯方破,堤决地必湮。
中-华入盛世,还要戒胡孙。



                                                                                        2014年3月29日晚上作




临近甲午年口占抒怀

岳明阔

甲午初识凡四字,扬眉拍案怒冲冠。
今时有我匹夫在,哪个胡骑敢犯边!



                                                                                        2013年10月2日下午作




悼甲午战争120周年

岳明阔

黄海当年起战云,丧权割地又赔银。
愿将甲午铭钟杵,撞入中-华代代心。



                                                                                      2014年3月29日晚上作




【七言歌行体《吊甲午战争》,依据“百度百科—甲午战争史事词条”创作】


吊 甲 午 战 争

岳明阔

甲午恨无戚继光,又来倭寇气嚣张。
寻衅纵兵占朝鲜,清军溃返鸭绿江。
结队倭舰侵黄海,将士迎敌战海狼。
百炮互发硝烟漫,方圆百里雷电光。
“定远”中炮塔起火,烈火烧伤丁汝昌。
一坐甲板还督战,坚拒劝言不入舱;
“超勇”“扬威”俱起火,坂元呜呼敌舰伤。
建勋落水“超勇”沉,不就援绳殉国邦;
“致远”披火愿同死,直撞敌舰敌惊慌。
官兵俱随邓世昌,沉入碧海英气扬;
为存实力李鸿章,令舰躲入威海港。
孰知国土沦陷后,反作倭贼手中羊。
守将溃逃丢旅顺,两万居民尽屠亡。
清廷几度调兵将,指挥不力不能挡。
国运已然悬一线,慈禧怯战盼寿长。
为祝六秩截军费,舰炮老旧不能防。
光绪空名彼掣肘,妇人背后演双簧。
败局调解恃英美,英美垂涎另肚肠。
可叹洋务三十岁,中兴梦断成黄粱。
《马关条约》十一款,款款书写血泪账:
讹银两亿三千万,四地免税任通商;
辽东台澎尽割让,琉球早丢主权丧。
门户尽开墙垣坏,横行租界自主张。
得寸倭贼复进尺,卢沟挑衅枪声响。
抗战数年终胜利,千万儿女赴国殇。
一鼓作气拉腐朽,工农自此挺脊梁。
焉知贼降意未绝,窥我钓岛欲夺将。
孰料中华非昔比,江山万里胜金汤。
太空几度穿神箭,巨舰四海行龙骧。
列强尚需遥侧目,蚍蜉撼树不思量。
甲午一百二十岁,切肤之痛谁能忘。
今时有我匹夫在,哪个胡骑敢犯疆!
我劝南邻快勒马,悬崖万丈莫自戕。
睦邻友好千秋事,中华美德流汤汤。



                                                                                          作于2014年3月18—24日期间


备注:

      建勋:指“超勇”沉没时,管带黄建勋落水,“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黄不就,从容死难,舰上官兵也大部壮烈牺牲。
      卢沟:指“七七卢沟桥事变”。

说明:

 

1、《读甲午战争史事感怀》、《悼甲午战争120周年》发表收录入《甲午战争120周年诗词选》第366页,该书由威海诗词楹联学会选编,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2、《临近甲午年口占抒怀》、《吊甲午战争》两首惜未录。《吊甲午战争》是古风歌行,但该诗集只编选格律诗,不录古风歌行。

 

3、《甲午战争120周年诗词选》简介——摘自该书“跋”篇第一段首

 

       《甲午战争120周年诗词选》分上编(1894-1949)和下编(1949-2014),共选收清代及今代642人的诗词联作品1165件,其中诗词1013首,楹联152副。上编310件作品,多为名家名作,堪称史诗。尤其珍贵者,当数在同类选本中,第一次征集收录进《北洋海军军歌》和甲午将士如丁汝昌、邓世昌、萨镇冰等的诗联作品。下编所选作品855件,多事从全国征集的4000余件中淘洗出来的,也有少量是从建国以来的诗集中遴选的。作者既有普通百姓,也有当今诗界名流。而作品更是好诗多多,异彩纷呈。可以说,这本书是我国迄今集萃最全的一个甲午战争诗词楹联选本,因首跨两个历史时代,又是名副其实的填补空白之作。


甲午战争简介及短评: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清朝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甲午战争也是一堂极为生动的爱国主义课程,它极大的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像一口巨钟永远悬挂在历史的天空,时时鸣响,警示和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作为中-华儿女,每一代人则必须肩负起每一代人的使命。因为前贤已去,后贤未生,皆不能相助,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靠当代人自己解决。这样才能承前启后,跑出属于自己一代人的光辉旅程,给后人交出完美的接力棒【此段为作者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