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耿直的配音者--翁振新

标签:
翁振新译制片配音演员文化情感 |
九十年代初期,赋闲在家,有朋友说,你在家里呆着干嘛,有一个很有前途的企业,到那边去帮帮忙吧。于是我来到了离家不远处的某私营企业办公处。
这间玻璃房里的办公室很小,四张办公桌分列两旁。知名的“飞天奖”获得者,配音演员翁振新刚从片厂辞职,我坐在他对面。翁振新用厚重的,从胸腔中发出的声音欢迎我的到来:“欢迎加入”。这是一位脸色黑黑的,身材高高的男人,香烟一根接一根,瘾头很大;很和善、亲切。
当年,翁振新是个还没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毛头小伙子,一场“革命”,一腔热血,一个电话就能让他骑上摩托去为除却奸佞,为心中的清纯世界冲锋陷阵。年轻、单纯、冲动的他没想到,这场革命最后把自己发配到了西藏。
好多天的火车,好多天的汽车,户口被取消,要在那里呆一辈子,天寒地冻,满目凄凉,方圆几十里看不见人影,把羊血涂在脸上防裂,捡牛粪带回铁皮棚屋,晒干了当燃料生火取暖。生活的艰辛,精神的空虚,让他在西藏感受到了人间最痛苦的生活。有比他来得早的“劳改犯”,对他说:你不能消沉,要想办法活下去。同时给了他些烟提神。那里的烟质地差、很凶。抽了它,人糊里糊涂的什么也不想,日子好过多了。但是他知道这么抽下去是不行的,即使是死在西藏,也不能靠抽这种烟过下去。于是极力少抽、不抽,但从此香烟是戒不掉了。
办公室平时就是我们俩,除了处理一些小事。空下来的时间就是我们俩的闲聊。也许是没见过配音演员的容貌,没有那种对舞台演员“仰视”的感觉,所以也没把他当成艺术家对待,翁振新是个坦诚而爽直的人,不避讳什么,我们之间的交谈无拘无束。我听说过他在“革命年代”的一些事,不免想验证一下。于是从我提他答,到他的思绪打开,滔滔不绝。每天就像听故事那样,知道了许多鲜为我知的文艺界的事情,也了解并理解了这位大哥式人物的情怀。
翁振新看似粗旷,其实是个非常细腻的人,他待人很真诚,常常会为企业找一些能人来帮忙,也常常会为别人操心,更常常会从自己不高的工资中拿出点钱打理别人的事。他的女儿来过办公室,也是高高大大的,很活泼。那时还在读高中,从父女俩的谈笑间看得出翁振新对女儿的爱,也可以看到女儿对父亲的信赖,犹如茜茜公主和她的“巴比利”。他对我流露过对女儿的愧疚,流露过对自己母亲的愧疚,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女儿和母亲,总认为自己没本事,没更多的条件来供养她们。
他也是一位朋友介绍来的,挂名的“副总”,其实就是利用他的名声去贷款。似乎他是“摇钱树”,凡是公司里缺钱就找他要。他倒也确有名声在外,出手总能借来几十、百来万。只是这些一批一批的钱没到几天就给老总花光了。就如他自己总结的对联:“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结新帐还旧账帐帐不清;苦心经营”。他需要钱,但是他从没有从他经手过的那么多的钱中为自己谋过些许福利。他也嘲弄自己“入佛门六根未净,下商海狼心不足”。
这家企业是搞节能环保的企业。老总介绍的“宏伟蓝图”,非常诱人,所要从事的产品生产也确实能助燃节能。但老总是个开发型人物,不善管理,处处有投资,只见钱出去不见收益回来。而且借贷多少,马上就出去多少。翁振新是借贷担保人,他身上的责任不轻。有时看他也有苦恼,但他从不说出他的忧虑。他总是认为做人是要负责任的,他对朋友很义气:“不怪天不怪地只能怪我自己”。我有点担忧,这样下去,还不出怎么办?忽然间明白了,要我到这里来其实也是让我担当他这样的角色。但是他没对我提过,他不希望我也陷进去。
我问过翁振新,你还会回文艺界吗?他说“不会”。但实际上他是怀念他的译制片的。对荣誉他感到无所谓,而过程却是他最好的享受。他说得奖有一定的机遇。但他没有提及他们那一时期配音演员的文学功底,台词功底是极好的,再配以个人的音色特点,是至今无人能超越的一代。
他是个知恩感恩的人,他常说起老厂长陈叙一对他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引导之恩;遇到困难,遇到坎坷,他就会情不自禁地会想到老厂长、想到译制厂,想到他的哥们姐们,毕竟那是他的爱!也许,在那里他才会有家的感觉,也许,当初辞职就是为了发展,他把译制片深深地埋在了心中。但他始终认为要有了点成绩才有脸“见江东父老”。他希望自己能有大的发展,希望能支持译制片再现高潮,他更愿意在幕后工作。
几年后,我们聚过,那时的他已经脱身出来。又在搞另一个自己的环保产品,我知道这个项目也不容易,但他坚持自己的梦想。他说起了在配音工作中的事:每部戏都有快乐,一个外语词组有时一连几天也不知怎么处理才好。突然,有--了,那个快乐,其乐无穷。这些不是金钱、荣誉、名誉可以替代的快乐。有这些就够了,其他的都无所谓。他认为只要做了自己的想做的事,不成功也是成功。因为成功的快乐是在它的过程中,结果并不重要。呵,又是一个性情中的人。
其实,他完全可以把企业卖出去或合资,那样他就可以轻轻松松地生活,可以轻轻松松地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宁愿自己苦撑着,也不肯失去中国人的尊严,不肯把中国人的东西卖出去,再返回来成为外国人的东西。他不懊悔他的选择!
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先前还是比较先进的联络方法失效了;城市的变化,让原先的家都拆除了。我们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知道他现在香烟是不是还是抽得那么凶;不知道他是否到美国去看了他的女儿;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坐在电脑前写他想写的东西,包括他恩师的事情。
在感慨他的人生之外,还欣赏他的斗志,欣赏他对名利的淡泊,欣赏他对亲人友人的情感,欣赏他人性中的许多优点。
把巴伐利亚马克斯公爵说的台词再送给他。“你要记住:当你感到忧愁和烦恼的时候,就敞开胸怀,遥望大自然。你能从每棵树、每支花、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看到上帝无所不在,你就会得到安慰和力量”。
愿他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