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书法家任峰纪事

标签:
文化 |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锋,一个清秀的书生,在这个道上已痛苦了二十多年。作为同道老友,我真佩服他身上的一种毅力,为了减少痛苦,我已放弃了这曾经的书法理想,而他在繁重的学校领导工作之余,继续着心中伟大的理想。
任锋学书,应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书法从《张迁》、《石门》入手,旁及《西狭》,得其遒劲,临二王,得晋人风怀。继而入宋,遍临宋四家,得以丰富线条的意态。上溯秦汉,兼及六国文字,在“古”字上找厚重寻静穆。他慎重地选择了与自己心性相契、风格相类的法帖,日摹夜读,常年不辍,能从点画用笔,结字谋章乃至神采韵致中品味,探幽索嶶。寒灯夜雨,刀笔耕耘,其用功之勤,是我等刮目相看的。
以古人为师,以经典为范。他走着一条既多实践,又注重理论探究的纯正书学之路。对前人的技法、书论通过反复实践和心迹验证,所获得的心得,为其书法实践无疑插上了一双翅膀。
任锋擅长行草、隶篆,其篆刻在皖北也是独树一帜。其行草书法的豪放洒脱、酣畅淋漓,质文生辉。观其所学,如壮士舞剑,又如天骥腾空。水墨里又蘸着激情,线条中流动着率真,有恣劲的气势,但不矫情;有潇散的韵致,但不造作。书作中存着李太白《上阳台》的飘逸,又透着小杜《张好好诗》的精道。其隶篆作品,把激情释放在读者的视觉空间。这线条的力量,把人牵入到了晋唐的历史之中。得一古字,笔笔入纸,中锋用线,千钧一发,凝重超迈。质朴中见雅逸,厚重中见练达,让人看到摩崖之后山石的力量。
篆刻,应当说是书法的再创造的产物。起稿要识篆通美字,操刀要见笔知石性。收拾要集各种艺术于一体,其难度甚高。不然,石开先生一方印,今年怎么会开价6万。任锋,有着操刀二十年的经历。近年又得方斌先生亲炙,从秦汉印中打下的基础,加之方先生灵动的刀法,突飞猛进,已有自家面目。
不抽烟,不饮酒,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一中副校长的位子上,每日操劳,且业绩不凡,有着良好的口碑。在利辛书法界,有着广泛的人缘。他现在身兼中国龙文印社和利辛书协的两个秘书长,肩上有着沉重的担子,在他的努力下,印社和书协活动频繁,成果显著,多次受到县委宣传部,市、县文联的表扬。
品位书法,品位人生。如果说“书品即人品”,那么一张纯正的书法力作后面,都跳动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人生的灵魂。一方巧思的印章上,带着作者几许的体温和热烈的激情。痛苦的磨砺,能得到人们的赞誉,这种痛苦更是值得的。
苦尽甘来,是人生必由之路,也是艺术的必由之路。
任锋有诗:
烟雨干溪几许宽,寻常尘土昼漫漫。
文州志士知多少,惟有诗书最好看。
/upfile/201436743305915942.jpg
/upfile/201436743423851474.jpg
/upfile/20143674353563403.jpg
/upfile/201436744118558291.jpg
/upfile/20143674432327746.jpg
/upfile/201436744437162753.jpg
/upfile/201436744536814349.jpg
/upfile/20143674547838138.jpg
/upfile/20143674515436687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