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Yini整整领带很严肃地讲一讲吃这个问题。
食欲是中国人对吃的普通概念,但是在现在的日本,食育才是人们真正重视的话题。食育的教育在日本发展的很快,正视现代食文化,保护传统日本食文化,从幼儿园到成人,对每个人进行食的教育,从小培养人们对吃的认识是日本很独特的一种文化。2005年,日本还建立了食育基本法。孩子们是社会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讲『人是铁饭是刚』,吃好了才有一个好身体,吃好了才有一个好民族。日本正是从人最基本的吃来唤起对社会对环境的换位关注。
日本的食育的理念是:通过各种经验对食的知识和食的选择力进行学习从而建立一个健全的健康的食生活的一种教育方法。
先发现这个话题的是我的父亲。父亲在看一些日本书籍时找到了一些有关食育的知识,于是他让我在日本也关注一下。前几天婆婆剪下一张报纸给我看,上边写的就是一些有关食育的一些资料。我翻译过来给大家,希望大家也可以有所收获。
食育与肠育
近几年,由于排便的不正常,也就是所谓的便秘,使身体崩溃的孩子正在不断的增加。尤其在夏季,各种原因容易产生便秘,很多孩子由于排便的不调甚至去医院就诊。孩子的排便异常敲响了日本人食生活的警钟。消化器内科的专家松生诊所的松生院长强调,调整肠功能可以预防全身疾病。均衡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进食高纤维食物是健康身体的一把钥匙。
松生院长对1162名有6-12岁孩子的母亲做了『一周中孩子排过几次便』的调查。结果是58.7%的孩子一周排便7次以上,不能每天排便『一周在6次以下』的是41.3%,在这其中『一周排便在3次以下』的占10.1%。排便次数低的大多数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松生院长对一半左右的孩子不能每天排便这一现象表示很担心。
另一方面,对排便状况的认识也做了调查,调查中觉得有必要改善孩子的排便状况的母亲只有2.8%。大多数母亲对此并不表示关心。
夏季是便秘容易发生的季节,大量的出汗使得身体中尤其是肠道中的水分丧失,从而产生便秘。再加上,暑假中孩子们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早餐没有按时吃,生活节奏变得混乱,便秘便成了一件很常见的现象。据松生院长说暑假期间来就诊的便秘儿童患者日益增加。考虑到孩子们的将来,从小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很多专家认为,日本人食生活的变化是影响孩子排便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松生院长指出日本人的肠内环境恶化是从70年代快餐的流行开始的,不光是便秘,大肠癌、糖尿病、过敏症和一些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当然这些不能说全部是肠道的原因,但是与肠道环境的变化确实有着很大的关系。
日本食生活中变化最大的是对纤维食物摄入的减少。以往日本餐桌上的米饭、蔬菜、豆类被近代的乳制品、肉类所代替,理所当然的快餐和即时食品的增加改变了日本人的普遍饮食习惯。
现代的日本,人们对蔬菜的摄取量越来越少,偏食讨厌蔬菜的孩子越来越多。上述的调查中,对食物纤维摄取量的认识中,母子不足的占38.2%,孩子不足的占15.4%。其中排便次数少的孩子中食物纤维不足的占62.1%。此外,即使对食物纤维有一定的认识的家庭也不一定保证每天提供家人均衡的饮食。
父母上班的家庭中,留守在家的孩子的饮食大多以快餐和即时食品为中心,这也是促成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
为了不让孩子们的将来留下不好的影响和后患,早期纠正孩子们的排便习惯改善肠内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首先要把握孩子的排便状况。以下,松生院长提出了三条建议。
1.抚摸孩子的身体。洗澡时触摸孩子的腹部,看是否柔软,如果有硬的感觉就可能有存便。
2.吃早餐。肠的活动在早餐后,吃好早餐才容易排便。
3.观察。注意观察孩子的排便状况。
摘剪于每日新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