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湖”的一鳞半爪
文、图/半朵花
http://s7/mw690/002EsdYhty6WBEBUwm2a6&690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有个不起眼的情节:祁家老三瑞全在给大哥瑞宣的信中提到,原来的二嫂“胖菊子”流落到了“落马湖”。瑞宣问了相声艺人方六才知道,“落马湖”是“天津最下等的窑子窝儿”。读到这里时,我年纪还小,也没在意,以为就是“书里写的”,哪能都是真的呢。
没想到,前几天在美术学院的美术馆参观“铁蹄下的青春——杨大辛与1943年木刻展”时,在一幅小版画里又见到了有关“落马湖”的记载。画的下面还有一小段文字:“此乃三条石普乐大街被称为‘落马湖’的妓寮区的真实写照,妓女接嫖客后,即将大门上锁,防止逃跑。”恰好印证了《四世同堂》中的描写。
文中提到的三条石大街现在还有——当然早不是当年的面貌——但普乐大街是哪里?我问了一些人,大家也说不清。以前在中山路上倒是有家普乐照相馆;又承博友王和平先生惠告,原来三条石大街上还有一座普乐戏院,不知这些名字的由来与普乐大街有没有关联?
我们对历史的记录一直都在经历着规模大得可怕的淘汰。比如这个“落马湖”,距今不过七十多年,又是在我生活的城市,可我和我周围的人已经不甚了了。连那家普乐戏院我都闻所未闻,曾经很有名的普乐照相馆也早已搬走,原址变成了麦当劳。我们日常生活中身经目睹的种种貌似微不足道的变化,不都是历史的一次次呼吸吗?抽掉它,历史就不再鲜活,变成一具干瘪的木乃伊。这样一想,顿时觉得自己记下的这一鳞半爪也并非全无意义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