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0后作家百强榜”绑架了谁?
文、王长征
日前,新浪微博一篇名为《介绍一个非常高能的榜单》的网文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万次浏览以及8000多次转载,并很快被其他网络平台转载,矛头直指,不久前在上百家网站爆出的“2015年度中国90后作家百强榜”。
我仔细读来,虽然义正言辞,但言语间有些过激,作为一名文化人,有些词语未免不当。虽然文章是有具体所指,针对性很强,但作为“无故入榜”的一员,难免牵扯其中。本人在此文出现之前就想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深恐伤及无辜,便暂时放弃。既然有人站出来斥责,那我就此评论文章做一些补充意见,与各位网民和文友一起商榷。
制定“中国90后作家百强榜”为时尚早
半个月前有人预言:“百强榜”从其“问世”就注定它必然会受到质疑。
这几年,90后一代的文学爱好者纷纷成长起来,开始崭露头角,且取得一些不菲的成绩,仅加入中国作协的就有两人(虽然有三五90后自称中国作协会员,但官方承认的仅有两人),省作协会员二三十人,出版的各类著作300余册,从2006年起,一些单位便热衷于创建各类有关90后的榜单。
今年这个榜单却让人颇感意外,文章开头就说:“为更好地完善90后作家档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90后文学联谊会……等多家单位组织联合成立了90后百强作家评选小组,该小组历时14个月,统计了46家中文网站、122家出版社、1690家媒体的作品发布阅读情况,经过三轮评审,最终确立百强名单……”看完之后,让人大为惊讶,作为官方文艺组织的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竟有此闲心花费14个月功夫去评选尚未完全成长的90后们,我不知道这种榜单有什么意义,是对90后的鼓励还是捧杀?
既然做了这么大量繁重的工作,必然要有个交代吧,评选委员会是否应该为入榜的100名作家每人颁发一张颁荣誉证书?为什么这个榜单会如此突兀,没有任何预兆,消息竟然封锁的如此严密,既然成立了评选小组,就应该公布小组成员,不然这么大的功劳岂不是埋没了?以往都有人制榜人的名字和排名理由,而这的悄无声息、毫无预兆,却又声势浩大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任谁都有些难以理解。
榜单上作家我大都认识,其中一些与我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有些不熟识的也多有耳闻,可以公平公正的说,谁的水平如何我心中有数。90后作家们虽然出版了无数作品,但是有影响力的寥寥无几,被文坛看好的多是些诗人,长篇小说能拿得上台面的不足十人。细看榜单,我发现那些在《中国作家》、《作家》、《诗刊》、《北京文学》、《小说选刊》发表的作品的作者,半数在50名开外(当然也有在前十的),而名单前半部竟然出现很多“生面孔”,我当然不会因为面生就对其妄下断语,基于自己的新闻素养,本着严肃的态度着实调查了一番,最终证实某些人徒有虚名,所写作品还停留在“中学生作文”刊物阵地上晃悠,个人简介上“发文数篇”的居然还有在学校文学社的册子上“刊载”的,这就令我大惑不解。难道这么多有影响力单位参与组成的评选会,其水平竟然如此低下吗?有半数以上的人充其量也只能算个文学爱好者,和“作家”一次扯不上任何关系,某些90后作家,百度百科上的“成就”看起来十分骇人,鼠标一拉下去,发现有着无穷无尽的“光辉史”,甚至某年某月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表扬自己的作文和幼儿园荣获小红花的事迹也罗列其中,还有号称“著有作品数十部”的,言辞含糊不堪、模棱两可。所谓的“著”跟“已出版”完全是两码事,不是写了一大堆文字垃圾都能堪称成就的,因为没有面世谁也无从考证作品优劣,更无从考证发表作品只有三四篇的作者,到底是著有100本书还是〇本书?
说到获奖,很多文化传媒公司基于年轻人急于成名的心理,善于从中捕捉商机,创办各类民间文艺组织,组织举办各类大奖赛事。其潜规则早已公开透明,所谓的获奖和颁奖,都要和金钱挂钩,不少获奖证书都是交钱买来的,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好、肯花钱,能买来无穷无尽的荣誉证书。殊为可笑的是,有人居然厚着脸皮将所获的奖项全部公开,这无疑是让同行知道自己的家底,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好名之心。
可以十分不客气的说,这100个名单绝对是胡乱拼凑而来的,甚至没来的及认真思考和比较。有不少优秀的文学青年竟然和此榜单“绝缘”,几年前曾有一认真的文学编辑统计出200多名较有成绩的90后作家,四五年过去了,90后爱好文学的基数日益壮大,统计不到、饱含才气的青年何止千万?即便制作这个榜单严肃而公正,我也是决不赞成,甚至坚决反对。因为这对于其他实力派“落榜”者未免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频频“闹笑话”的百强榜
近年来90后作家十强虽然屡有变动,但大部分还是比较稳定的,而这次榜单打着官方旗号,却让很多前几届靠前、一直很勤奋的朋友一下子变成了垫底,这种巨大反差不知他们的粉丝如何能接受?
http://s8/mw690/002EqEv0zy6Shx0x3nxd7&690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榜单发布的时间是2015年4月21日,名单却称“2015年度”。这种闹剧简直让人笑掉大牙!2015年才过了三分之一多点,怎么能称的上“年度奖”呢?这是最基本的文学(新闻)常识也没有,难道主办方看不出这么可笑明显的漏洞?
自古以来就有“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的说法,可是这个“百强榜”不但凑齐了100个名字,还能从第一名到第100名排了完整的顺序。都说文人相轻,但凡有些才华的未免互不服气,若要大家无话可说,必然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公开其评选标准,基于严肃性,即便名次略有出入,大家也不会有什么不满。将名次一一排列,不但有失公允,而且何其愚蠢?尤其是这个榜单来的莫名其妙,给人一种“暗箱操作”的强烈感受。中国作协成立数十年,无论立什么项,开展什么评选,正常的步骤是先下发文件,逐级推报、层层筛选,然后根据申报人的资料,拿到桌面上进行评审。此次活动,所谓的“统计了46家中文网站、122家出版社、1690家媒体的作品发布阅读情况”,未免有些大而化之、简单笼统。
期间,还闹了一个大笑话,榜单出炉后的第三天,90后林深之发表声明,称自己的真实名字和笔名居然同时上榜,这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难道历时14个月还不足以分辨这两人是同一个人吗?
最后,我不得不提到榜单上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作者:吴子尤。他曾因一本《谁的青春有我狂》和自己与病魔抗争的感人故事赢得无数颗少男少女的心,甚至得到台湾学者李敖高度赞扬。这样一位2006年就去世的才子,居然出现在最新的“年度榜单”上,不禁让人心惊肉跳。难不成他又复活了?还是在天堂“托梦”将自己的作品拿给评选小组了?更或者说评选专家们像包拯一样去阴间与其会面?
主办方不知此事,内有什么蹊跷?
处于记者的职业习惯,加之我在中国作协、中国诗歌学会有朋友,便想对“百强榜”的来龙去脉问个究竟。我先是给中国诗歌学会办公室人员发微信询问此事,两位老师均一头雾水,一位因在外地需要“打听”一下,另一位老师语气坚决地告诉我:中国诗歌学会从未主办过这个活动。而后,当我给中国作协办公室的朋友打电话,他们也都表示不清楚这事。一位老师私下发表自己的看法:90后只是一个年龄标签,事实上写作风格差异很大,压根不值得浪费人力物力去搞什么十强、百强的评选,说不定搞完90后百强,还要搞00后百强、80后百强、70后百强和60后百强?作家是靠作品说话,即便评选也应该是评优秀作品,而非去包装几十甚至上百名“作家”。
http://s14/mw690/002EqEv0zy6Shx4vbtjad&690
(图片来源: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官方微博)
与此同时,5月14日20点39分,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官方微博发出一则声明,证实其和“中国90后作家百强榜”毫无任何关系,更不是所谓承办单位。我迅速联系了本届主席,他表示此榜单是有人打着主办方旗号去找传播公司推广的。编造此新闻消息的人排名一定较为靠前,其中,有两人值得怀疑。
至于榜单发布的结束语:“为鼓励90后文学写作,主办方讲给榜单前10名的选手提供稿费每年不低于40万元的创作平台……将在本榜单公布三周后组织进入榜单前10名的作者召开见面会,选取前10位青年作者的经典作品予以公开的出版发行,暂定书名《青年中国说而今,距榜单发布也有三周时间了,我很想知道这个弥天大谎该如何收场,至于每人每年提供40万元的创作支持,我们也只有翘起二郎腿、睁大雪亮的眼睛静静地观望等待了。
中国作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编造虚假信息,并且使单位或个人名誉受到严重损害,传播浏览次数超过500次,其行为已经触犯国家法律,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我希望某些人即便再有才华,还是要先学一学法律,以免哪天不小心身陷囹圄、前途尽毁。
从网文《介绍一个非常高能的榜单》出来以后,所有入榜之人皆被作为网民嘲笑的对象,这恐怕是始作俑者意想不到的事情。榜单虽然有失公允,但上面还是有20多位绝对是90后作家整体的骄傲。这些人大多都不知道榜单的来历,更不清楚自己的名字怎么会不明不白的入围这个无聊低端的榜单,这些有水平的新锐,却全都做了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陪衬”,甚至莫名其妙无缘无故被连累,甚至遭受网友的奚落。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这些原本就属于他们的荣誉,却因为一次无聊的“绑架”,而成为公众的笑料。但我心知肚明,成熟有着份量的谷穗总是低头朝向大地,只有轻浮稚嫩的麦子才会高昂起无知的脑袋,时间定能最终证明孰弱孰强,干瘪的糠秕不管如何一幅虚假的面容,将会很快随风而逝!
90后们毕竟涉世未深,受到当今社会好名之风的污染,内心很不安分。让那些装神弄鬼、做贼心虚者见鬼去吧!中国90后作家绝不会因为这个排名旁小小的闹剧而大打折扣,它的未来仍将一片光明、大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