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为什么不去做?
文、王长征
李记者曾是我高中读书时的偶像,他写下了很多批评与唤醒国人道德良知的优秀作品。他写的几本畅销书长期置于案头伴随着我的成长。受其影响我对自己一向要求严格,决心做一个敢于担当的青年。为此,我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几年后我成了一名记者,并和他成为朋友,经常电话中与之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他同书中的形象一样,谈起社会上一些不公平、不道德、不堪入耳的事情,依然很激动。
不久前,在一次文学笔会上,他向我讲起了此行途中遇到的一件事。在驱车经过一个偏僻乡村时,他看到路旁有几个塌陷的草垛,七、八位四、五岁的孩子在草垛附近一个干涸的排水沟里烤红薯,所需要的柴禾就是从塌陷的草垛上拽的。由于孩子们手小力弱,一路上落下不少柴草,经风一吹到处都是。不远处,几位农民田间劳作,他们都发现旷野冒出一团团呛人的烟雾,却无人意识到火源距草垛很近可能会引发火灾,更别谈有人上前制止。
李记者思路清晰,说话像写文章一样犀利、流畅。故事讲完了就开始生动点评,抒发感想。果然,他从麻木的农民联想到社会整体责任的缺失,说的慷慨激昂。一旁的文友跟着唏嘘不已。一场批评会开始了。眼看着话题越扯越远,我没有参与无聊的讨论,心里只是惦记着那几个陷入险境的烤红薯的儿童。
我忍不住地问道:“老师,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他说:“我当时毫不犹豫地下车拍下这危险的一幕,晚上决定写篇评论文章,让人们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警醒,以免今后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然后呢?”我追问道。
他接着讲道:“等我驱车走的时候,没看见有人去制止,那些农民在关心自己的田,仿佛没看到那群孩子一样。”说完,他还叹了一口气,似乎有说不完的沉痛。
我想听的不只是这个,不禁有点失望。
“
那你呢?只是下车拍几张照?就这样放心的走了吗?你为什么没有制止?”
他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周围的几位作家也都沉默不语。室内的空气一下子凝固起来。此刻,没有人义愤填膺,也没有人为之叹息,而我却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位文字工作者,我们通过作品批判现实,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时,难道不应该批判自己吗?难道仅仅停留在一味指手画脚批评别人?我曾经听到闹矛盾的两个人相互指责,用很绝望的语气说:“我活了这么多年没干过一件亏心事,怎么会碰到这样的朋友?”
听了这话我就想,两个都没干过亏心事的人怎么会互相对不起对方呢?是不是每个人对自己估计太高了?
我有一个表弟,今年十五、六岁的年龄,正上初中。他属于还没有接触社会的人。每次见到他,聊到一些社会上的事情时,他总会说一句:“我算是看透了!”我不知道他看透了什么?从他的语气里,我知道表弟的心里不够阳光。他告诉我:“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讲中国人的素质太差,像我们这些‘好人’怎么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做好人的话就会被欺负。”
“那怎么提高我们的素质呢?”我问表弟。
“没法提高,从小就这样。”他告诉我,“他们班卫生特别差,碰到打扫卫生大家纷纷躲避,闹得每个人都对班级卫生问题满腹怨言,都不愿意待在这样一个集体里。”
听了这话,我心里隐隐作痛。“那你可以做一次义工嘛!”我试着引导他。
“不行啊,没用的。”表弟手摆的像风中荷叶,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我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更不理解他的老师不好好教书,为什么热衷于谈论“中国人的低素质”。人的性格形成一般都在表弟这个年龄,现在给他们灌输这种思想,却不告诉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将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啊!
社会公德沦丧、个人道德下滑、家庭美德缺失,究竟是谁的责任?都是别人的责任吗?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我们提出关于中国人素质的话题,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每个人似乎都有说不完的大道理。可是,有谁真正想过这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呢?
社会公德,人人有责。什么叫“人人”?不是“别人”,当我们念道“人人有责”时,一般只会想到是他人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结果变成了“人人没责任”。
社会公德难道仅仅靠李记者等人几番宏论,几番批评就可以提升了吗?不,答案只能是“不!”,还需要人人有一份敢于担当的责任。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意识:“社会公德,我有责!”,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一定大有希望。我决定抽时间去趟表弟那儿,给他们讲一节社会公德课,其次就是带他们做一次公益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