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魏书生的班级管理?

(2015-10-13 10:40:08)
分类: 培训学习
 问:如何看待魏书生的班级管理?
    答:魏书生老师是一位高明的班级管理者,他经常外出开会,做报告,但他所带的班级正常运转,秩序井然,没有因为班主任不在而有丝毫改变,这是因为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日常工作用不着班主任操心,班级实现了管理自动化。我们知道,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魏老师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认为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人性化,学生犯了错误,魏老师的惩罚方式是:学生犯了小错误,就唱一首歌,犯了较大的一点的错误,就去做一件好事来补偿,如果犯了严重错误,就写一份500字说明书,说明书要写明犯错误前后的心理活动过程,从中接受教训。这不是检讨书,因此可以为自己辩护。魏老师说:“请学生写清过程,请学生写清心理中的自我争论经过,比起批评,由老师告诉他们别那样做好得多。这种处罚方式既新颖又尊重学生人格,它不留心理创伤,而给人以进步的阶梯。魏老师认为班级管理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他说:“你教别人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意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听不愿听。”他主张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用顺耳忠言来批评学生,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下接受教育。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想,在于学生的在乎,关心学生的关心,这样的管理才能管在身上,理在心中,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
    2、民主化。魏老师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着心灵的桥就越坚固。”他认为:要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要统一,就要采用民主的方式,大家讨论表决。在魏老师班上,凡是重要的事情,如班干部的产生,班级制度的确立,重要的决策以及重大活动的举行等都要经过全班同学讨论表决。魏老师这样做,是使学生从小养成民主的习惯,将来才能成为具有民主意识的社会公民。魏老师把和学生多商量作为班级管理的决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智慧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这样说使问题得到解决,又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到提升。在魏老师班上,人人都是主人,个人都有权参与管理,学生既是管理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班级管理人人有责,一个都不能少。管理的民主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主人翁意识,既尊重自己的权利,也尊重他人的权利,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3、感性化。人是感性动物,感人心者是情,以情育情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魏老师非常重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情感。每当有同学因转学而离校时,他总要组织全班同学去送行,大家排成队,过大街,穿小巷,赶五里路来到盘锦车站,在车上车下,全班同学泪眼相对,有的放声痛哭,车徐徐开动了,一些同学追着车在站台上跑,车站工作人员说:“真没想到,同学间能有这么深的感情”。回校后,魏老师请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送别》,其用意在于使同学们懂得,车站送行目的不是流泪,而是强化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感情,然后把这种感情变成每个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作文写好后,挑选好的在班上朗读,进一步强化同学间纯真的感情。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了关心,每当魏老师放假回家,同学们总要提前赶往车站送行。有一年放寒假,天冷得出奇,滴水成冰,为怕学生送行魏老师故意说暂时不回去,然而在他凌晨四点多钟到达车站时,许多同学已在凛冽的寒风中等着他,一个个冻得发抖。魏老师命令他们回去去也没有用,直到车开了看不见了,他们才走。每当魏老师外出开会回来,同学们总要到车站迎接,魏老师弄不明白,同学们是怎么知道他回来的时间,大家说:“列车放学后才进站。这些天,我们天天来接,总有一天能接到”。魏老师在制止无效的情况下,以后只好每次都把会议的准确时间告诉学生,让他们少跑些冤枉路。情感教育增进了同学间,师生之间的理解,使他们感受到人世间美好的真情,从而使人格得到完善。
    4、自主性。一个几十人班级,仅靠一位班主任来管理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学会自己管理,才能完善班级管理,而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接受教育,促进素质发展。魏老师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对大家说:“同学们,班级要有纪律,但纪律要靠大家自觉遵守,我在一周内保证不点名批评任何一位同学,我希望在新学期第一周就能给大家留下良好的记忆。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无批评周。”同学们听了感到很新鲜,这位班主任真是与众不同,既然老师不批评我们,那么咱们就该争口气,自己多管着自己,不干那些要该批评的事,于是大家都处处检点着自己,如果有谁要要犯毛病了,别人就会提醒他。这样一周过去了,真的没有人被点名批评,一种自豪与幸福的感觉荡漾在孩子们心中。无批评周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记忆中,魏老师说:“无批评周并不是纵容学生不好的东西,而是启发他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自尊心,用它来约束自己,批评自己,教育自己。”老师降下了批评的旗帜,学生就升起了自律的旗帜,而孩子们更愿意在自己的旗帜下成长。
    从以上几个特点,我们可以体会到魏老师是一位智慧的管理者,他的智慧,我们应当学习,但他的具体做法我们不可生搬硬套,因为教育对象不同,时代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教师的素质也不同,所以简单克隆是很难收到好效果的,只有学习他的思想和精神,在新的时代,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大胆地创新,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问:班里总有一些“刺儿头”,你说得轻他基本听不出去,说得重了他就跟你急,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答:班上总有一些“刺儿头”他们总是软硬不吃,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以表扬以奖励为主。这个“刺儿头”你要接近他,作为班主任要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激励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在教育上用这种心理暗示,使学生接受一定的观点。有这样一个案例:新学期开始,张老师接手一个新班。这个班几乎不到一个学期就要更换一次班主任,有少数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他们专门和老师对着干,经常制造事端。学校老师家长严厉的训诫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造成“破坏性行为”越来越严重。张老师接班后最初不动声色,先静静地观察。在观察中他发现有个小王同学,不仅经常违反纪律,还三天两头搞恶作剧,是扰乱班级秩序的“头号人物”。为了降住这“烈马”,张老师特意给他设了一个“圈套”。一天放学时,张老师在纸条上写了一句话:“家长同志,您的孩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然后,把小王叫到办公室,将折叠好的纸条交到他手上,郑重地对他说:“把这个纸条交给你的家长,让家长签字后明天早上再送给我,但送去和送回都不准拆开看。”想想看,这个淘气的家伙能不看老师和家长写的是什么吗?第二天,小王第一个到校,喜滋滋地把家长写有“孩子有进步,我非常高兴,谢谢老师”的纸条交给张老师。那一天,小王特别规矩,也特别精神。张老师暗想:这一“圈套”奏效了!此后,张老师和班上许多学生保持了“单线联系”,时不时地给他们一个纸条,上面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写上“您的孩子热爱劳动”,“您的孩子书读得很好”,“您的孩子作文写得很棒”,“您的孩子团结同学,讲文明,有礼貌”等等,并暗中与家长联系好,一定要写上鼓励性的回言,每次都要求学生不看纸条。一个学期过去了,张老师从未惩罚过任何一个学生,不仅班级秩序井然,而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纪律、卫生、文体活动样样争先。见此情景,老师们纷纷向张老师询问用了什么法术?张老师说:“我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圈套’”。对于“刺儿头”我们要用激励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不断的改正他们的缺点,以取得进步。

    
问:留守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
    答:也许我们觉得这些孩子更难管教,也许我们觉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比有父母帮助的孩子更差,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到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就会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我想,留守孩子他们最大问题是他们父母不在身边,当他们想向他们父母想倾诉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边,这对他们来讲,比较失落,他们找不到倾诉对象。在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班主任,也许要承担起家长代理人的作用。我们要设身处地的替他们想想,如果我的孩子不在我身边,他会怎样。因此我觉得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给他们一些有效的帮助。


 
   问:班主任工作是不是管好学生不犯错误就行了?
    答:当然不能这么说。班主任工作不是管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成长。班主任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导师,心灵的导师,这才是我们当班主任的意义。 

    问:班主任怎么帮助学生成长?
    答: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事能比帮助人成长更困难。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卢梭,他也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所以,教育好孩子,需要我们对每一个学生做深入的研究。如果我们能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你就会找到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也许正是班主任帮助学生成长是那样艰巨,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做认真的研究。

 
   问:如何建立班主任的威信?
    答:有两种情况可以树立威信,一种情况通过赋予某种权利来树立威信,另一种情况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树立威信。学生最钦佩的老师有两个条件:一是以自己的学识来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的需要,二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满足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

 
   问: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而且根深蒂固,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收效甚微,我该怎么办?
    答:我有一个建议:继续做下去,不要着急。学生长时间养成的习惯,期待一个老师在短时间内改变,是不切合实际的,老师不要为了没有能改变学生而感到自卑。我们学校的领导要能正确理解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宽松的环境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问: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是“严”好还是“爱”好?
    答:什么叫教师的爱?是不是对学生笑就是爱,对学生说“我爱你”就是爱?教师的爱是双向的,如果你爱学生,你就应该有被学生爱的需要。从帮助学生成长出发,宽和严都是对的。严不等于非理性的方法。有时候我们老师工作很累,心情烦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言行出现错误,甚至采取不正确的行为,这是不对的。

    问:班主任是不是不但要做学生的朋友,还要做家长的朋友,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答:我认为这句话很对,只不过做起来太困难。我们班主任精力有限,是否可寻找一种途径,通过做某些学生朋友,来做某些学生家长的朋友,并且使全班学生都感受到你是他们的朋友。

 
   问:我班上的聋哑孩子每次考试只能得几分,怎么办?
    答:这是在普通班级里聋哑孩子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可能首先不是提出来要帮他考多少分,而是应当在这个正常环境中,在学习方法、学习途径上如何帮助聋哑孩子。
    有一位南通的老师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句话有道理,但太绝对。人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也是这样。什么是教会?都教到考最高分,大家都一样,这个提法就有问题了。我理解,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在这个意义上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问 :您觉得班主任需要家访吗?
    答:我觉得这是没有疑义的,这是一个好的传统。如果不家访,如何去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呢?现在联系家长的方法是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学校。现在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当然我不认为家长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孩子的成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家长很有文化,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教育却无能为力,而有些家长文化不高,但有很好的个人品格,他的孩子就很好。班主任的家访是很必要的,要很好的研究。

    问:有的家长把孩子交给托管中心,家长不管,怎么办?
    答:对这个问题,我们难道只能说:你不管我也不管吗?我们得问问自己,社会为什么需要我们。如果我们老师因为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因为家长不管,我们也不管,我们能说自己尽到责任了吗?我在这里呼吁,希望社会理解我们班主任,为班主任的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问:对家长无理的要求我们如何做?
    答:其实,我们班主任不仅和学生打交道,还和学生家长打交道。家长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学校身上,我们班主任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去处理,不管家长怎样闹,我们都应当以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问:我校全是外来民工子女,学习习惯差,家长不配合,该怎么办?
    答:我去过这样的学校,我知道在这样学校的当老师是多么艰难。首先我们不要以所谓重点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承认一个现实,他们的父母生活条件差,工作流动性大,我们只能根据这样的状况,逐步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

 
   问:家长包庇学生,我们是否去指出他呢?
    答:我们班主任和家长是朋友,并不仅仅是教育关系,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教育不是摆出架子,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帮助别人,不要摆出教育的架子。要能够以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谈话对象讨论。

    
问:有老师经常罚孩子趴在地上做作业 ,应该吗?
    答:我看到这里,心里很难过。我想请每位老师想一想,如果趴在地上做作业的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老师罚孩子趴地上做作业,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不对的。当孩子趴在地上做作业时,他一定非常难受,他的感受一定是学习是没有意义、没有尊严、没有面子的事。这种方法会使孩子非常厌恶学习。

    问:有的学生比较差,怎么教育都不行,该怎么办?
    答:如果你认为孩子是不可救药的,你就会用“不可救药”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你就会有“死猪不怕开水烫”这种看法。一个孩子就是家庭中一切,你跟孩子相处可能是一年,可能是三年,最多六年,而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生。当然有非常难教的孩子,这种困难会让我们非常烦躁。他过去养成的习惯,他不能很快改掉。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说,也可以这样做,我们对这个孩子尽了心,对他未来我们是用了心,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问:怎样制止学生抄作业?
    答:我觉得抄作业不是可以简单制止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偶尔一次不是习惯,经常抄就成了习惯。要把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养成的习惯改正是相当困难的。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不抄作业是种幸福,他就不抄了。现在学生抄作业是因为他听不懂,抄了就过关了。要让学生自己完成作业,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 

    问: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
    答:你要了解孩子,就要接触孩子,你要有接触孩子的欲望。如果你每天进入班级是烦躁的,你就不可能进入孩子的心灵。做老师的人,如果你不能走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你就不能获得教育的快乐。深入孩子的心灵,可以是言语,可以是表情,哪怕是一次注视。你给予孩子一次眼神都对他都会是一次触动。所以进入孩子的心灵既难也不难。用你的言语,特别是形体语言,用眼神去关注、关怀他们,你就有可能进入他们心灵。

    问:如何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答:这个问题是我们教育问题中重要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帮助孩子学习,首先要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主要是他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好的人他得到的更多,发展的更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习好的人他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因此更加努力,他也就更容易学到更多的东西。帮助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躁是不行的,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

    问:“好的班主任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这个观点对吗?
    答:看到这种观点,我非常高兴。我们中小学有很多人格高尚的班主任。孔子有两句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要以孔子的这句话来认识到教育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