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读到叶嘉莹的书了。读完《叶嘉莹论苏轼词》,对苏东坡越来越爱。 这本书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来就很喜欢苏东坡,喜欢他旷达的性格,喜欢他的乐观心态,哪怕自己被流放到偏远的地区,也没有像命运低头。
后来机缘巧合,我就看到《叶嘉莹论苏轼词》后,对苏东坡这个人物进行了解,越发喜欢苏东坡。
先说下叶嘉莹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诗词泰斗,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绽放了漫天桃李,更是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奉献给了中国传统文化。
甚至有人说叶嘉莹先生是个奇女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衰烟雨任平生的当代苏东坡。这几十年来,叶先生用自己的行为,推动中国古典的诗词教育,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再说说《叶嘉莹论苏轼词》这本书,他采用横开版设计,左边是叶先生手写书稿,全彩色影印版,右边是印刷版字体加注释。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仅可以感受到叶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呕心沥血,更是感受到苏东坡先生的博学多才和家国情怀。
苏轼的创作能力,随着年纪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他的写诗能力进入了纯熟的境界,很多诗词表达了他旷达的心境,比如《定风波》的“莫听穿林打叶声”,比如《西江月》的“照野弥弥浅浪”,甚至《念奴娇》的“大江东去”等,很多诗词都表达出苏轼的独特意境。
苏轼被流放之后,他并没有对生活产生失望,而是对大自然的美景有了眷恋、对生活有了慵懒,比如在《浪淘沙》就写出了“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行香子》更是写出“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苏轼对于诗词的成就,也是十分矛盾的,他对柳永的作词十分重视,把他比作自己的对手,但他又看不上柳永词里面的靡靡之音,然而苏轼的《沁园春》里写到:“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明显有柳永的风格。
苏轼无论是有心模仿,还是无心影响,说明,苏轼在所有的诗词创作当中,会写小令,他的诗词风格拥有多种风格,不过世人蕞喜爱的,是他的豪放风格的词作。
正因为苏轼的生性旷达,再加上他对柳永诗词风格不满,靠自己的能力改变了柳永词的风气,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从《叶嘉莹论苏轼词》清晰地感受到,苏轼号称为“豪放派”词人,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也给予我们很多人生的思考,我们羡慕苏轼豁达的人生,其实我们要努力改变我们的心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