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
(2024-11-30 20:48:50)| 分类: 读后感 |
曾国藩的做官之道,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精髓,体现了其深厚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处世哲学。以下是对曾国藩做官之道的详细阐述:
一、修身立德,以身作则
曾国藩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建设,他认为做官先做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他自设课程十二条,用以修身立言,并创作《五箴》以自勉。他强调君子慎独,即使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谨慎和自律,做到心安理得。同时,他提倡忠诚为天下倡,认为忠诚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官的必要条件。
二、谨慎行事,保持低调
曾国藩深知官场险恶,人心难测,因此他行事谨慎,保持低调。他强调临事方寸不乱,有敬有畏,不骄纵放逸。他从不投机取巧,脚踏实地,做人做官都坚持原则。同时,他善于守拙,不以贵凌物,不以威加人,避免得罪和伤害他人。这种谨慎行事的作风使他在官场中保持了长久的稳定地位。
三、知人善任,用人唯才
曾国藩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他认为人才是成事之本。他提出选人不可以眼光太高,要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本。他善于鉴人有术,冷眼识英才,广纳群言,倾听幕僚的意见。同时,他对待下属宽严结合,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尊重,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这种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使他的团队充满了活力和战斗力。
四、以民为本,注重实效
曾国藩在做官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他注重民生疾苦,关心百姓福祉。他提出“爱民”、“得人”的口号,以操守品德为求才标准。他强调做官要务实,注重实效,反对空谈和浮夸。他提倡勤俭二字为做好官的秘诀,认为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这种以民为本、注重实效的做官之道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五、居官不败,晚场善收
曾国藩深知居官之难,他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避免陷入官场漩涡。他提出居官有四败:昏惰任下、傲狠妄为、贪鄙无忌、反复多诈。他强调居高位者应以知人晓事为职,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局面。同时,他注重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做官之道。这种居官不败、晚场善收的智慧使他在官场中保持了长久的稳定地位,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曾国藩的做官之道体现了他深厚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处世哲学。他的修身立德、谨慎行事、知人善任、以民为本和居官不败等思想对于今天的领导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视家庭教育,以身作则;倡导勤奋好学,注重礼仪;强调德行修养,培养责任感;提倡谦逊低调,避免奢华。
曾国藩,初名子陟,字伯涵,号琢余,湖南湘乡人。他于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首次参加秀才考试,但未能中举。经过努力学习,他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再次参加考试,终于考取了秀才,从此开始了他的科举之路。
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方面,主张以德为先,强调勤俭、诚信、谦逊、勤奋,以下是他育子之道的几个要点:
1.
2.
3.
4.
5.
6.
曾国藩一生主要的成就包括创建湘军、推行洋务运动、提倡理学、编纂《曾文正公全集》。他在晚清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尤其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曾国藩成为圣人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2.
3.
4.
5.
6.身后荣誉:曾国藩去世后,清朝政府追赠他为“文正”谥号,后人尊称为“曾文正公”,并将其列为“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之首。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生于1811年11月26日,逝于1872年3月12日,汉族,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后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军事和政治上,他还是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工诗与古文,其诗宗苏轼、黄庭坚,雄峻排奡;其文宗法桐城而能扩大,变雅洁为雄肆。他的主要作品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等。
此外,曾国藩还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在他的倡议下,中国建造了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深远影响的晚清名臣,他的事迹和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所铭记和传承。
附:曾子简介,原名曾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提出“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他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尤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