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弟校蔡塘学校校长:从事教育应该有功德心

标签:
杂谈 |
分类: 采访稿 |
校园印象:质朴中有精致的美
上午八九点,吕岭路蔡塘小学站附近车水马龙,如果没有特别留意,很难发现在这么热闹的地方还“藏”着一所学校,如同那么多打工子弟一进入大城市便被城市的喧嚣所淹没一样,但朗朗的读书声还是暴露了。
走过一条不算宽阔但两边绿化整得很美的水泥路,蔡塘学校的校门映入眼帘。毫不夸张地说,整所学校逛下来大概花不了二十分钟,但就是这么小的空间里却“折腾”出了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乒乓球场,有自己的合唱团和上百人的健美操队伍,正如蔡塘学校校长陈文斌自己调侃的那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知道蔡塘学校外来工子弟比例很高,但不知道已达到了100%。路上碰到的学生几乎毫无例外地都会敬礼问好;洗手池边上的肥皂盒似乎永远不动地放着,如果不是肥皂已经“瘦”了一大圈,你可能会怀疑那是摆设;教室外墙上挂着的手绘脸谱、读书笔记、用框框裱起的精美国画,真正做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即使操场的围墙上也满满地覆盖了学生们充满想象力、富有创意的涂鸦……一切的一切似乎在告诉来访者:我们并不贫乏,我们的生活很丰富!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一个上午三操:礼仪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比其他兄弟院校多了一个礼仪操,女生们用来跳健美操,男同学则用来练武术,这样的生活真让人羡慕;聘请专业的礼仪老师教授文明礼仪课,有自编的礼仪校本课程;国学从《三字经》《弟子规》一直读到《论语》甚至《老子》,小小的年纪便有着这样深的积淀该让多少懒于读书的成年人汗颜?
学习有道: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老师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教学质量评估指数简称P值,2012年,厦门市P值参考的指标包含中考总分均值、毕业会考合格率、全科及格率、单科及格率、总分优良率、三年巩固率以及德育质量等七大指标。今年,蔡塘学校的中考P值是81.56,位于除择优校以外的全市第一位,首次纳入评估,就以高分获得教育均衡奖。同时,学校小学部质量优异,连续五年在小学部毕业班质量监控中,取得全区第一的优秀成绩。
奇怪的是,这样好的成绩却与“应试教育”这个词一点边都沾不上。如此骄人的成绩并非偶然,用陈文斌校长的话说,那是他和全校师生多年努力实践素质教育、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结果。
学校从07年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一路摸索着向前,历经五年的探索与积淀,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三二一”有效教育机制。“三”指的是有效教学的理论、教学案课堂理论、学习型展示理论,这是蔡塘学校教改过程中的三个理论支撑;两个抓手是指学生习惯养成教学及教学案课堂模式;“一”指的是一个管理保障,即实行班级小组互助制。这些成果凝聚着蔡塘学校全体老师的汗水,最让他们感到最欣慰的是:在科学的理论支撑与扎实的工作努力下,蔡塘学校开始了腾飞似的发展。
每个班级成立4至6人小组,学习上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互助合作制。学生们的学习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课前预习、思考、提出问题已经常态化。老师课上针对问题进行教学,小组围绕问题开展讨论、合作、展示,小组之间进行互动、质疑。有团队精神的支撑,几乎没有同学会拖后腿了,即使学习不那么自觉的学生也渐渐地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
课堂上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核心是: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老师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有人说,一堂课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从这方面讲,蔡塘学校的课堂效率100%。
德育:习惯比成绩更重要
点点滴滴的熏陶
到蔡塘学校访问过的老师都会对他们的教改和德育印象深刻,而这也是蔡塘学校最大的亮点。
从事教育应该有一颗功德心而不能有功利心,这是陈文斌校长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在努力践行的。
陈校长认为:行为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比成绩还重要,孩子的习惯好了,品德慢慢地就高了,而学风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蔡塘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致力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并将“爱国、孝亲、尊师、重义”作为本校的校训。
涂鸦 我们的最爱
针对外来工子弟流动性强、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过客心理的现象,蔡塘学校曾四处寻找专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语表达进行专业的研究,进而展开有效的教育教学,比如举办“关注学生走进心灵”的活动,建立帮助机制,师生结对子,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上的快乐、生活上的温暖。
看着一个个懵懂的小屁孩长成行为习惯良好充满潜力的初中生,陈文斌校长说这是他最大的收获,也是他最有幸福感的时候。
原文地址链接:http://www.haixia.edu.cn/htmls/201211/1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