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者结构
截止到2013 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在校生总规模达367.63 万人,占我国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的10.37% ;2013年招生总数(1,088,876 人)占我国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11,292,355人)的9.64% 。
1.年龄结构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年龄跨度大,从18岁到80岁都有。其中,以18-25 岁最为集中,占44.41%;其次为26-35 岁,占38.69%。已婚学习者比例达61.66%。
2. 地域结构
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覆盖面广,学习者遍及大漠边陲(如在校生占比新疆2.78% 、甘肃2.34% )、林海草原(如在校生占比内蒙古2.15
% 、黑龙江1.70
%),少数民族地区(含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在校生占比6.35%(233,304 人),西部地区(含山西、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14省市自治区)在校生占比35.66%(1,308,621人)。
3. 从业结构
学习者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体,工作领域集中于第三产业。在校生中在职从业人员比例为76.81%(不含自由职业者),学习者职业领域分布集聚度较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规模的62.61% ,其中,教育类比例最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以制造业(如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等)为主;传统的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比为1.26%。
4. 区域结构
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网络,服务群体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基层学生(地市级以下)占在校生总规模的67.10%。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居住和就业在城镇地区的占比为93.29% ,但户籍仍在乡镇以下的为34.42% ,居住地与户籍地分离现象显著。在校生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占比5.45%(196,597 人),士官学生占比2.83%(103,982 人),残疾人学生占比0.2%(5,984 人)。学习者当中,士官等特殊群体及农村等教育资源匮乏地域学生占比较高。
5. 岗位结构
学习者在工作岗位职级上,以普通工作人员为主。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从工作岗位级别角度看,普通职员的比例达75.00% ,中层领导比例为 13.35%,位于领导或决策层的占11.65%。
二、学习者动机
调查问卷中“学习动机”部分,共19个题目,包括19类学习需要,这些学习需要分属于动机的三个维度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选项分别为“完全符合”、“符合”、“说不准”、“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次计分为5、4、3、2、1。分数越高表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高、越强。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习者学习动机呈多样化的特点,以“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主要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普遍较强,多项学习需要得分较高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普遍较强,有8项学习需要得分均值在4.0 及以上,这8项学习需要分别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文凭的需要、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充实生活的需要(按得分均值由高到低的顺序)。而一些情感类动机如实现自尊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等得分较低(接近3 分或低于3分),不是主要的学习动机。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动机倾向以内部动机为主,包括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学习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也比较强烈。
2.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动机强度不断减弱
20岁以下年龄段学习者学习动机均值为3.95 ,40岁以上学习者学习动机均值为3.68。不同年龄段学习者间的动机差异主要表现在增加收入的需要、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等方面。30岁以下的年轻人较为看重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增加收入的需要、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需要,有着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主要表现为外部动机。
3. 来自不同产业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有所差别
来自不同产业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有所差别。来自第一产业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最强,学习动机均值为3.92;其次是第三产业,学习动机均值为3.87;最次是第二产业,均值为3.82。鉴于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学习者是学生的主体部分,对比这两类学习者在19类学习需要方面的差异。按照从业领域分组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方法,结果发现不同从业领域学生在增加收入的需要、实现自尊的需要、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文凭的需要、服务社会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4. 来自不同区域的学习者学习动机各有侧重
国家开放大学是跨区域、跨行业、办学体系覆盖全国城乡的新型大学,主要由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组成,每一级办学机构分布的地域有所区别,面向的人群亦有不同。总体而言,“分部”主要设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学院”设在地市,“中心”设在县市、乡镇,不同层级的机构将面对不同区域的学习者。
来自不同区域(分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地市、县市、乡镇、农村6 类)的学习者在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提职或评职称的需要、服务社会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增加收入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实现自尊的需要、个人的兴趣爱好、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文凭的需要11项需求方面差异显著,并且这种差异表现出一定的线性变化特点。
在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提职或评职称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增加收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文凭的需要6 项学习需要方面,沿着直辖市、省会城市、地、市、县市、乡镇、农村顺序,学习动机呈强度下降趋势。在服务社会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实现自尊的需要、个人的兴趣爱好、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5 项学习需要方面,沿着辖市、省会城市、地、市、县市、乡镇、农村顺序,学习动机强度呈上升趋势。来自城市的学习者更为看重提职或评职称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以及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习者更为看重服务社会的需要和求知的需要。(待续)
(本文摘自《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第9期;本报告执笔人:王迎,赵婷婷,朱煜,王立,魏顺平,齐坤,张凤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