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2013-12-22 14:44:01)
标签: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

教育

分类: 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王兰庄学校    王利江

《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与力的第四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科学概念方面:1、学生能够知道力的大小事可以测量的,并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设计的原理是“受力大,弹簧拉得长”。在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生懂得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能够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就是: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这节课首先让学生感知弹簧的工作原理,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导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以及各个结构的作用,还有刻度板上的相关信息。在测量这一块,我事先准备好3个小组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相应的0的位置,其他小组则指在0刻度线的地方。这样让学生去测量,最后得出两个数值不一样的结果,出现疑问,并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并能说出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的事项。而对于学生自己得出来的结论总比老师直接灌输给他们效果会来得好。但是关于弹簧测力计应该可以说学生第一次进行的比较亲密的接触,所以在这一块内容上花费了的时间太多,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从而导致了后面学生在自主进行测量物体力的大小以及自己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辅导这块内容上时间不够。这是我对自己这节课的第一个反思,其二,就是课堂太过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所以,在认识不同类型弹簧测力计,以及牛顿和克力这个两个力单位的教学中,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这两个内容都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只要老师稍微带过就好。其三,课上给学生时间感知到底1牛的力和2牛的力的大小的时间太短。所以在后面进行测量的时候,学生在估测这一块就存在较大误差。其四,模块教学的体现每个模块间衔接紧密,思路比较清晰,但学生思维训练不够,课堂显得有些沉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