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导致脾虚?怎么调理脾虚?
(2013-06-03 14:41:40)
标签:
归脾治疗原则总体原因过多 |
分类: 中医治疗 |
为什么很多会出现脾胃虚弱呢?怎么治疗脾虚呢?胡维勤从中医辩证的方面介绍脾虚原因:
1.禀赋虚弱;妊娠期失于调摄,胎儿营养不良,生后给养不足,调补不当,都能致使脾胃虚损。如《虚劳心传·虚证类》说:“童子亦患此者,则先天禀受之不足,而禀于母气者尤多。“当然也有因为后天患病,病后恢复不良而成者。
,
2.劳虑过甚:此处所指的内容一为劳力,即负力劳苦过重,久之损伤正气,并使形气受到伤害。另一为劳心也即脑力劳动者,经常过多思虑从面损伤脾胃。如《景岳全书·虚损篇》说:
“劳之于人,孰能免之,如奔走食力之夫,终日营营,而来闻其劳者,岂非劳乎J但劳有不同耳, …
总之,不知自量,而务从勉强,则一应妄作妄为,皆能致损。”期脾气虚弱还可导致中气不足或下陷,或者由于脾虚不能统摄血液,以致长期慢性出血。另外脾虚久之还可转归成阳虚之证。舌淡苔薄,脉象细沉均为虚象。而脉沉微则是阳虚的前兆,若脉见虚大,则属虚阳外泄之象。
治则:健脾益气。
方药,轻证可用四君子、五味异功散加减,稍重并见泄下者则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这些方内用人参、白术益气健脾,茯苓、甘草和中调胃,山药、扁豆、莲肉、苡仁补脾渗湿。对兼有胃脘胀满,呕吐嗳气者加陈皮,半夏以和胃降逆,对兼有食滞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以和胃消导,对中阳不足,气虚有寒腹痛里急者,加桂枝、芍药、饴糖、干姜以缓中止痛;对中气下陷、便溏不止,甚至内脏下垂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目的用柴胡、升廓、黄芪、党参升阳补中益气。对脾虚不能统摄血液,长期慢性出血者,可改用归脾汤,以益气健脾、引血归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