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期间的饮食应该注意哪些呢?
(2013-04-02 13:33:39)
标签:
营养均衡就是说饮食重镇矿物质 |
分类: 每日养生 |
我们在调理脾胃时,一定不要吃太咸的食物。中医认为,咸能走血,助长火邪,消散肾水真阴。
我们前面说,中医里的“咸”除了包括食盐外,还包括现在讲的“矿物质”。中医认为,咸有补益阴血、泻下软坚散结等作用。咸还有“重镇”的作用,在这里“重镇”意指除了可以温补肝肾,还可以降血压,减低大脑睡眠中枢供血量,让太亢奋睡不着的人可以安眠入睡,有很好的镇静功用。主要代表性食物有牡蛎、海螵蛸、石决明等。
《黄帝内经》中说“咸入肾”,“肾者,通于冬气”。因此,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我们在冬天里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咸味食物,以补养肾脏,如海带、紫菜、海蜇等都是非常好的食物。当然,也不能毫无节制地滥食咸味食物,否则会损伤心脏,同时对脾也不利。
多食咸会伤害心。在《素问·
五脏生成》中早有一说,文中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意思是说,如果过多地食用咸味,就会伤害心脏,因而引起血脉凝涩不通畅,使本来红润的面色变为黧黑。
那么,过食咸怎么又会伤脾呢?人在冬天里适当吃一些咸味食物,可调节肾脏功能,使之阴阳平衡,不虚不实,但如果吃得多了,则反而会使肾之阴阳失调,肾阳不足;而脾阳是依靠肾阳的温养作用才能主运化的,肾阳不足,就会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会出现五更泄、食谷不化等症。
《脾胃论·
脾胃将理法》一节也提到:脾胃“忌大咸,助火邪而泻肾水真阴”。就是说,我们在调理脾胃时,一定不要吃太咸的食物。中医认为,咸能走血,助长火邪,消散肾水真阴。
脾胃是喜欢清淡的,无论是大咸、大甜,还是大辛、大酸、大苦,脾胃都不喜欢。清淡要做到多蔬菜、多水果、少油腻、少厚重,还要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