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如何采用中医辩证及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的?

标签:
高血压治疗中医治高血压胡维勤教授朱德保健医 |
分类: 中医治疗 |

中医对高血压眩晕的认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医对高血压眩晕的认识
中医的病因 (1)情志所损(2)饮食所伤(3)劳劂纵欲;(4)各慢性失血。
病机
人体出现眩晕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形成了上实下虚的主要病机变化:上实致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引起肝阳亢的因素有3
方面的原因:(1)与先天因素有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肝阳上亢引起眩晕;(2)情志引起,肝郁化火,出现肝阴偏虚;(3)纵欲过度引起肾精不足,引起肝阴不足,肝阳上亢,阳亢化风。下虚致眩,无虚不作眩,(1)肝肾阴虚,阴虚阳亢;(2)肝精不足,中医从肾突破治疗血液病。(3)无痰不作眩,高血压、内耳眩晕是由于痰浊中阻,影响到脾功能失调,忧思伤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火上扰出现头晕、呕吐。现代中医又有两种补充:(1)瘀血内阻:体内瘀血,初病在经,久病在络,初病在气,久病入血。(2)阴阳两虚:晚期出现并发症,侵犯到心脏时出现阴阳两虚。
目的
(1)当高血压的诊断明确时,降低动脉压接近正常值或达到正常值。(2)控制或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的心、脑、肾和周围血管及靶器官的损害。(3)最
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常用药
(1)利尿剂:是高血压的首选。(2)β-受体阻滞剂,明显减少冠心病、心梗的发生,和利尿剂、钙拮抗剂联合应用。如倍他乐克,老年高血压常选用。(3)钙离子拮抗剂,抑制钙通过细胞浆膜的钙通道进入周围动脉平滑肌下细胞,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减慢有扩血管作用的缓激肽的降解。促进有扩血管作用的
列腺素的释放。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阻滞,可较ACE抑制剂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抑制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及细胞增生等不利作用。如洛沙坦等。(6)α受体阻滞剂,伴有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者效果好,逆转左心室肥厚,对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有改善。如特拉唑嗪等。(7)其他:①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可乐定。②周围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利血平等。③血管扩张剂等。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以病带症,以症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