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动后饮水怎么科学注意哪些事项?胡维勤教授告诉你

(2012-10-29 11:29:10)
标签:

健康

胡维勤

运动饮料

补充水分

进行

杂谈

分类: 每日养生

虽然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我们运动要科学,不能盲目进行,有很多人一年四季都在坚持锻炼,但是总是出现不适,这是怎么回事呢?胡维勤教授指出:运动是分季节的的,什么季节要注意相应的运动方式和饮食习惯!下面胡维勤教授告诉大家怎么科学运动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合理吗?

  一些人为了坚持锻炼,不论严寒酷暑,一天都不耽搁。虽然坚持锻炼是一种好习惯,但是在"三九"和"三伏"进行锻炼,并不是绝对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在夏季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机体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方式的散热减少,而运动过程中的产热反而增高,这必然造成正热平衡,使体温升高,对肌体产生一系列影响。体温过高会使体内的代谢活动受到影响,造成神经系统的机能紊乱,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精神恍惚等症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进行剧烈运动时,人体会大量出汗造成快速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可使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浓度发生改变,体内的水盐平衡遭到破坏,内环境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的工作能力。在热环境中运动,肌肉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以保证肌肉工作。皮肤也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来维持体内热量的散发。这会大大地影响向肌肉运输氧的能力。在运动中因血管,特别是皮肤的血管的普遍舒张,使静脉血管中的血量增多,使肌肉的循环血量下降。

  而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时,低温可使肌肉僵硬,黏滞度提高,因而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暴露的身体部位还容易造成冻伤。温度过低还使可兴奋组织的兴奋性降低,使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此外,低温还会使人体内能量物质代谢过程加强,增加氧耗。

  因此,坚持锻炼也要遵循科学的规律,不能盲目地无条件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感冒时切勿锻炼

  有些人认为得了感冒应该加强锻炼:跑跑步、踢踢腿、打打球,活动活动身体,出一身汗,病就会很快好转。事实上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而且是错误的观点。感冒时身体正处在虚弱的状态,过多的运动,会令机体瞬间产生许多热量,体温升高,加之运动时机体代谢加速,因此加大了氧气和营养的消耗,这一系列的失调状态,不但会加重心肺负担,还会使抗病能力下降。所以感冒时应好好休息,并注意营养的补充。

清晨锻炼先饮水

  清晨饮水后进行锻炼,运动时肢体的动作、腹肌的收缩,都将使水分在胃肠内来回晃动冲刷,这等于对胃肠来一次有力的冲洗,有利于排毒和对食物营养素的吸收。

  如果中老年人每日晨饮一杯20℃左右的新鲜凉开水,同时在饮水后进行早锻炼,数年后可产生明显的益寿效果。

  但是,晨练前饮水也有学问。心脏病、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病患者以及血压偏高的人则不宜饮凉盐水,而应喝一般的凉开水,早锻炼也不宜过度,只在饮水后散散步、打打拳或做其他轻微体育活动,时间宜在15分钟左右,活动后休息片刻再进早餐。那么饮水量怎么掌握呢?胡维勤教授指出:以理想而言,运动补充水分应该分成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运动前15~30分钟,补充500cc左右,运动中每10~15分钟补充 100cc~150cc,运动之后则尽量补充。不过,如果运动前补充过多的水分,可能会使胃部的重量增加,使得运动时腹陶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如果喝不下 500cc,则可以稍微减少水量。

运动补水原则

补充水分应该分为前、中、后三阶段,运动前补充500cc左右的水,运动中每10~15分钟间断补充100cc~150cc的水,运动后尽量补充。由于水分从摄取,到进入肠胃到进入肠胃道,接着被人体吸收,需要一段为时20~30分钟的时间,因此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反而会使的饮用的水集中在胃里,而不能真正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

胡维勤教授指出:至于运动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可能导致“胃下垂”的说法,则可能忧虑过度了;在运动前补充超过负荷量的水,的确有可能因此产生饱涨感进而影响运动的表现,不过倒不至于产生胃下垂。

运动前热身

  运动前要热身,一般可进行缓慢、有节奏的活动。如慢走、慢跑等。慢慢地增加活动的强度,直到心率、呼吸节律逐渐加强,体温上升。此外,还要活动各个关节和肌群,柔和、缓慢而最大限度地伸展四肢,以适应即将进行的运动。热身活动通常需要5~10分钟。

  经过热身运动后,能打开体内较小的血管,使肌肉血流增加,可改善肌肉黏滞性及活动范围,进而肌腱、韧带和其他结缔组织的伸展性也随之提升,有效预防做爆发运动所造成的肌肉撕裂,减少肌肉酸痛以及受伤的机会,这对一些特别需要关节活动的项目至为重要。

  很多人在运动前准备不充分,结果造成运动后肌肉酸痛,严重者导致关节、韧带、肌肉受伤,甚至由于突然进入高强度运动而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因此,运动前的热身不可忽视。

胡维勤教授提醒:运动饮料不一定适合运动饮用

当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运动饮料的品牌、标榜功能也就愈发另人眼花撩乱,不过,运动饮料真的比开水更适合运动者吗?运动后补充水分的重点,除了摄取的水量之外,还包括身体保留水量的能力。

胡维勤教授并表示,“因为运动后会使人体流失如纳、钾之类的电解质,使得人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下,这时候饮用补充的水分,常常会直接排出体外,而不能被良好的保存在身体里,供身体运用。”由于电解质流失,使得人体的压力不平衡,这时候除了需要补充水分,更需要补充适当的电解质,以帮助人体体内的压力回复到平衡的状态,使摄取的水分被保留在体中供人体运用。
如果是一小时之内的运动,电解质流失的情形可能尚未多到需要补充的程度,此时饮用一般的开水就可以达到解渴与补充的目的;但是当运动持续一小时以上,且强度较高时,最好能饮用适量的运动饮料或是添加了食盐的水做为补充,藉由摄取饮料中的钠、钾成分,帮助人体回到平衡状态。
怎么计算在运动中流失多少水呢?你算过了吗?下面自己计算一下

每小时出汗量公式:每小时运动中减轻的体重(克)+每小时运动中饮用的液体(毫升)=每小时应饮用运动饮料的量(毫升)。

出汗量公式计算举例:假设你是一个体重60公斤的女性,在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剧烈运动之后,你的体重为59.75公斤(减轻了250克)。在这一个小时内,你饮用了750毫升的流体。使用出汗率公式计算:(60000克-59750克)=250克。即你减轻250毫升体重(水分),加上你在这一个小时内的饮水量750毫升,表示你每小时体内液体流失1000毫升,相对应你每小时应当补充这个量的液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