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脾虚,脾胃不好怎么办—胡维勤教授分享补脾胃方子

(2012-05-17 14:47:39)
标签:

甘温

脾胃气虚

怀山药

胃阴不足

升阳

杂谈

分类: 中医治疗


孩子不想吃饭厌食导致身体瘦弱,脾胃不好,脾虚吃什么没有胃口,要么就是食量很大但是身体还是很虚弱,那么怎么办呢?胡维勤教授教你治疗厌食及补脾胃

组成 太子参6克,使君子6克,怀山药6克,麦芽6克,谷芽6克,鸡内金6克,山楂6克,五谷虫10克,大黄3克,甘草3克,陈皮3克,生姜3片,灯心草2根。

  功效 补脾健胃,消食化积。

  主治 小儿厌食症因喂养不当,胃阴不足,脾胃气虚所致者,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痛,消化不良,大便少或溏稀等。

  用法 每日1剂,连服10天为1疗程,最好服3疗程。

  方解 小儿喂养不当,过食肥甘,阻滞气机及损伤脾胃;胃阴不足,难以生化,纳谷不化,脾不运精;脾胃衰弱,中气不足,脾胃失健,运化失司,发生厌食症。方中怀山药、太子参、麦芽、谷芽健脾开胃;使君子、山楂、五谷虫祛虫化食;鸡内金、大黄、陈皮、生姜、灯心草化积除风,通便祛腐;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组方达到补脾健胃,消食化积的功效。

  加减 脾气虚者,加薏苡仁、扁豆补益健脾;口渴引饮者加芦根、花粉生津止渴;大便秘结者加入桃仁润肠通便,但不可苦寒伤脾胃;夜啼吵闹,手足心热,口干舌红者,加蝉衣、丹皮、莲子芯,滋阴散热,宁心安神。

补中益气汤亦不只是甘温以除热,其于脾胃气阴不足而致的虚证,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用之得当,莫不效同桴鼓。诚如赵献可所说:"后天脾土,非得先天之气不行,此气因劳而下陷于太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用升、柴以佐参、芪,是方所以补益后天中之先天也,凡脾胃不足,喜甘而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此方得之矣。"

  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古时判断一个人的生死,常常摸一摸这个人嘴里还有没有气,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故而有了"人活着就是一口气"之说。气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另一个则是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人体的元气有赖于脾胃之滋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人体元气就能得到滋养而充实,身体才会健康。因此,古人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即一个人如果脾胃不好,阳气就会不足,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

  
  【组成】黄芪1.5克(病重者可加至3克),炙甘草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0.3克,橘皮0.6~0.9克,升麻(不去白)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用法】上药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症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自复其位。

  另外,补中益气汤的适应指征为脾胃气虚,凡因脾胃气虚而导致的各类疾患,均能适用,一般作汤剂加减。使用药物的分量,也可相应提高。一般用量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各9克,升麻、柴胡、陈皮各5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2片,红枣5枚,或制丸剂,缓缓图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