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与黎明共舞——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晨诵项目介绍
(2012-09-20 17:52: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教育儿童课程 |
各位老师:
大家好!有一首诗这样说道:
我曾经讲过花儿们的语言,
我曾经能听懂毛虫的闲谈,
我曾经偷听过星星的饶舌,
还在床上与苍蝇大声争辩。
我曾经倾听并回答蟋蟀提出的所有问题,
我曾经与每片消融的雪花一起伤心地哭泣,
我曾经讲过花儿们的语言……
如今它在哪里?
如今它在哪里呢?
它就在新教育的儿童课程,它就在新教育的晨诵。
在这里,我将向大家重点介绍——晨诵
一、晨诵是什么?
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它是一种仪式,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的氛围;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自于老师自身的感染、传递以及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欣赏,师生能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它还是一种积累,一种对经典、对优美语言文字的积累。正如新教育的晨诵榜样之一陈美丽老师所说:“通过晨诵,让孩子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流泪于天边的一丝流云。”
二、如何进行晨诵?
(一)晨诵的时间:每天早读前的15或是20分钟。
(二)晨诵的内容:我们晨诵的内容主要选自县教研室主编的《晨诵、午读、暮省指导手册》、《优秀晨诵篇目推荐》,同时县教研室为我们提出了每周两首晨诵诗歌的底线要求,也就是每周至少晨诵两次,一次是现代诗歌的诵读,一次是古典诗词的诵读。我们的老师会在开学初对于晨诵的内容有一个统筹的安排,也就是在开学初填写晨诵周推进表,张贴于教室、备课本首页,各班还要在黑板一侧开辟“日有所诵”专栏,将每月的诵读内容记录下来,让孩子们心中有准备,视觉能看到。
(三)晨诵的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按照从“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顺序,从童谣、儿歌开始起步,随后是大量优秀的儿童诗和浅易五言绝句的诵读,像在我们雎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将走进金子美玲课程,感受诗中的至纯、至真、至美,或者进行金波儿童诗的诵读。在四、五年级的时候以“在农历的天空下憩息劳作”为主题,重点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到了六年级,则以更广阔的视野,诵读人类最优秀、最经典的诗作了,比如泰戈尔的《飞鸟集》,纪伯伦的《先知》等,在我们绛县的六年级将穿越《论语》,走进孔子课程。
(四)晨诵的形式:
新教育晨诵有以下几种形式:晨间颂诗、日常诵诗、生日诵诗、情境诵诗,
1、晨间颂诗
①什么是晨间颂诗
新教育的晨诵,提倡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是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用同一首诗歌来“开启”黎明,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这样的诗歌,往往需要千挑万选,需要千百次地咀嚼玩味,同时,它们的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的。
②如何来选择晨间颂诗
在晨间颂诗的选择上我们要注意两点:
一是选择经典的诗歌。二是选择适合孩子的诗歌。对于经典而言,如低段《全都喜欢上》,中段《我是一只小蝴蝶》,高段《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等。这些诗歌用来开启一个个黎明,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舒展,为孩子的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
对于适合而言,这里的适合就是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合班级学生情况。
2、日常诵诗
除了上述的晨诵颂诗,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诗歌来丰富他们的生命。像优美典雅、天真纯净、奋发向上、想像奇特……最核心的就是让学生以当下的生命能够感受到。那就是我们的日常诵诗。对于日常诵诗的指导我们从’指导孩子的读、指导孩子的编、指导孩子的积累”三方面入手。
一是指导孩子的读
在“读”中又分三个层次:
★读正确:在出示一首新诗之后,我们切记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们齐读,可以采用自由读或是教师范读,还可以由班内诵读好的孩子先来范读,力求在孩子们脑海中一开始就产生正确的镜像。
★读通顺、流利: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要让孩子们读通顺、读流利,在这时就要保证充分的诵读时间,那么单一的多遍反复诵读难免会让孩子们由倦怠感,所以我们要变换各种形式来读:比如角色互读、打节奏读、个体读、小组读、唱读、问答读。
角色互读很常用,我们可以在幻灯片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或是在黑板上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如用△表示男生读诗,圆圈表示女生读诗,星星大家一起来读。
★读出美感
就要用多种方式唤起他们的共鸣与想象,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律动”、“音乐渲染”、“画面刺激”、“激情表演”、“问题引发”激发学生由淡变浓的阅读情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的认识由浅层进入深层。如“游戏律动”对于一二年级的诗歌就很适用,通过游戏律动,让孩子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二是指导孩子的编。
在说这点之前,我首先声明的是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进行改编,有些诗歌我们只需要读出感受、读出理解、读美就可以了。
对于可以改编的诗,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改编:
这是我们在改编诗歌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既把诗歌中的某个词语换成我们需要的词语,或者把某个学生的名字编织进去。
★加小节
加小节的方法比较适合那种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诗歌比如:《信》
★仿写
有的诗歌适合写作,那我们就来个仿写或即兴创编。比如我们在诵读完《落叶》后,根据里面的句式和情景,进行了小小的尝试。
尚帅雨的《粉笔》书声琅琅/是同学们与书籍同歌/在这优美的声音中/有一个生命在痛苦的挣扎/它就是“粉笔”/它只有两寸长/它的工作就是每天/在黑色的土地上耕耘/但是,它从无半点怨言/随着沙沙的响声/它感觉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它看着我们/身体如雪花般飞扬/飞扬/在我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它把最后的美丽奉献给了它至爱的孩子/
……
三是指导孩子的积累
在我们的孩子手中都有一个晨诵本,孩子可以抄一抄诗歌,绘一绘诗中的画面和诗意,每过一周或是一段时间进行一个晨诵诗的小汇总,有的诗歌适合表演,那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诵读会,对于孩子而言即使诗歌的积累,又是给了孩子展示自我的平台。
生日赠诗一直是新教育晨诵项目中的一朵奇葩,散发着持久而迷人的香味,也是最富有特色、最受孩子们欢迎和期待的一种晨诵形式。在孩子过生日时,我们精心选择一首诗进行改编。生日当天,请这个孩子站在讲台前,让个别学生、老师及全班同学把这首属于他(她)的诗诵给他(她)听。这首诗的选择一定是当下最适合这个孩子的,还要暗含孩子的将来,鼓舞孩子的勇敢向上。
生日诵诗要非常慎重,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这首诗必须符合孩子内在的品质;第二:生日诗要不间断地送给孩子。
第一:这首诗必须符合孩子内在的品质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生活背景也不一样,在不同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有了自身的特点。生日诗首先要适合这个孩子,符合他的特点,而且这首诗赠于她,只能属于她。这首诗对这个孩子来说是独一无二的礼物。切忌不要将一首诗反复送给多个孩子,这样这首诗的魅力就不在有了。
★对于性格内向的小姑娘,平时不苟言笑,可以把《一朵甜美的笑》这首诗送给她:
★对于胆小、缺乏想象力的孩子,我们就送他一首《面对着大千世界》:
★对于好动的孩子在她生日时不妨诵一首《会思考的石头》,让孩子能够静下来,做一个会思考的好孩子:
★经常迟到的孩子过生日时收到的诗叫《牵住时光的手》:
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比我们每天批评孩子为什么总是迟到要有效一万倍。希望这样的孩子能每天牵住时光老人的手,做一个生活的主宰。
我们可以想像,这样的生日诵诗,可以为一个孩子的生日带来怎样的感动?他生长中的生命,又因为这样的诗歌而添加多少诗意与坚强?而师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又会因这样的相互吟唱,而达到一个怎样的令人憧憬的境界呢?如果我们再细心一些,注意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现及作业、作品等拍成照片,和生日诗一起做成漂亮的课件,展示给孩子们,效果往往会更好。
第二:生日诗要不间断地送给孩子
一首生日诗不是送给孩子一时的礼物,而是要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所以,我们不能在孩子生日那天送给孩子之后,就让孩子置之高阁,尘封箱底。我们要经常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把诗送给他,让生日诗不断地唤醒孩子。
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们把诗再次送给他。比如遇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当他想退缩时,我们就把他请上讲台,再次把《山的那边是海》送给他,孩子就会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勇敢去面对困难。许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还会把生日诗再次送给他。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全班同学把诗送给他。让孩子获得了新的力量,让孩子在鼓励中一步步成长。
孩子的生日是美好的,美好的时刻有生日诗注入他们的生命,他们又是幸福的。我们就用美好的生日诗,为孩子的生命加油,为孩子的生命喝彩!
4、情境诵诗:
情景诵诗包括过节时,比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或教师节等,选择适合的诗歌进行朗诵,让孩子对加深对节日的理解,也让孩子懂得用诗歌来祝福身边过节的每一个人,让孩子学会从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真爱和赞美。情景诵诗还包括一些场景的诵诗,如送别、新同学入班、秋游等班级活动,让孩子们吟诵符合场景的诗歌,让孩子用诗歌表达此情此景的感受。
(五)晨诵的流程:
开启诗——复习诗——一首新诗------生日诗
晨诵的一般流程是:每天首先是晨间诵诗开启黎明------接着复习一首旧诗(可能是上一次诵过的,也可能是与新诗相关联的)-------然后诵读今天准备的新诗,也就是是日常颂诗,如果当天有什么特殊的事件或特殊的纪念日,则可以将日常诵诗换成情境诵诗;如果当天有过生日的同学,就可以换成一首生日诵诗或者生日故事。
三、晨诵要注意什么?
1、晨诵诗歌的诵读不同于语文学科的诗歌学习。语文学科强调学生对诗歌知识与技能的精确掌握,对诗歌的准确理解;而晨诵重在强调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以及诗歌对生命的滋养,强调的是学生的精神状态。
2、晨诵诗歌的选择与操作上尽量要与学生当下的生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学段特点,考虑到本班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3、要有文化传承感和使命感,选材时要有一定比例的经典作品。过于频繁的改写经典诗歌是不妥的,这样会使学生逐渐缺乏对经典诗歌的敬畏。
4、晨诵的诗歌不强求学生背诵,它注重的是“诵”,而非“背”。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背诵,一些诗歌学生自然能熟读成诵。
5、个体读共读的合理安排:晨诵根据诗歌内容合理采用个体读及共读。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但不要把它演成表演读。
6、建议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晨诵记录本。如果有精力,还可以让学生配上图画;如果低年级学生写字能力还较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打印下来,粘贴在本上。每学期都换一个新本,保存起来,六年的小学生活后学生就相当于自编了校本课程,也是对自己小学生活中的宝贵的积累与财富。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晨诵是日常的课程而不是偶然的表演,晨诵是岁月的积淀而不是一堂课的作秀,晨诵强调当下的感受而不是机械的记忆。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 请你也这样,带着你们渴望成长的孩子们, 走进晨诵,与黎明共舞,用美妙的词语,开启生命中一个个重要的日子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