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

(2012-02-29 13:53: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教育儿童课程
 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学,对家长来说也是千头万绪。既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好习惯,还要督促孩子学好功课。在这里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家长要有意识让孩子多读书,多识字,接触各方面的知识。

为此我校一年级正在搞“读写绘”的试验。目前大多数孩子已经熟悉了“写绘” 下面是有关这个实验课题的一些相关内容:

“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

——晨诵、午读、暮省

新教育的提出及构成:

新教育是朱永新教授提出来的,它的使命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它由儿童的生活方式、教师专业发展、构筑理想课堂三大块构成,而我们要进行的就是其中之一:儿童生活方式。

名称来源及意义:

 “晨诵、午读、暮省”,构成了新教育所提倡的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即“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

  它的名称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在皎洁的月光下,一个卵静静地躺在树枝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太阳暖暖地照着。啪!卵破了,从里面爬出一个小小的毛毛虫来。星期一,他啃穿了一个苹果。他还是觉得饿。星期二,他啃穿了两个梨子他还是觉得饿。星期三,他啃穿了三个梨子,他还是好饿呀。星期四,他啃穿了四个草莓,可他还是饿得要命。星期五,他啃穿了两个苹果和三个梨子,他还是很饿呀。星期六,他吃了好多,有巧克力蛋糕,有冰欺凌,有夹心筒,有甜西瓜。这次他不饿了,他不再是一个小毛毛虫了,他成了一个胖嘟嘟的大毛毛虫。他围着自己造了一个叫做“茧”的小房子。他躺在里面,睡起觉来。第二天,又是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暖暖的阳光下,茧破裂了,从里面飞出一只美丽的蝴蝶来。

这个故事简单而美丽,却揭示出成长的执着与优雅。每一个成功的人不都是从一只毛毛虫变来的吗?他们像毛毛虫一样有着精神的饥渴。他们一本一本的啃着书,吸取着知识的养料。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身体里面,有着一个蝴蝶的灵魂与梦想。我们手心里握着的不也是一只毛毛虫吗?孩子上学了,他开始寻找食物了,他将拥有一本书,他开始上第一节课,他开始识字了,他开始像毛毛虫一样啃书了,从有趣的连环画,美丽的童话故事,到小说,散文,诗歌,再到深刻的哲学书籍。我们相信,他们最终将破茧成碟,在知识的花丛中飞舞。

内容简介:

新教育实验追问:在儿童生命的黎明,应该让他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背诵英文单词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所以,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而所谓晨诵,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晨”这个时间上,这只是根据这个课程的特点采取了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一位实验教师(山东临淄常丽华)在她的一份实验总结中写道:

“在每个孩子生日那天,他会得到一首独属于他的生日诗。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全班同学用最甜柔的声音,为他唱出最甜柔的歌曲。这是送给边涣之的: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美丽的边焕之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勇敢的边焕之啊。

……

“每个孩子的生日诗,我会精心选择,一定是适合这个孩子的,一定是暗含了他的将来的。孩子们很喜欢,家长也很喜欢,因为这首生日诗之后,每个孩子也都会为过生日的孩子写一首生日诗。家长们就把孩子们的生日诗打印成册,这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印记。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幸福的孩子们啊,三(三)班的孩子们啊。我和这些孩子,从一年级走到了三年级。三年的时间,因为日不间断的阅读,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和我的朋友看云一起给孩子编写‘背本’,编写了三本儿童诗,和现在背的《唐绝句飞鸟集》。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开始晨诵——那些优美的诗歌,在音乐声中,在师生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幸福生活。而当孩子们开始阅读一本本美妙的童书,开始呼吸文字的芬芳,一个个故事又醒了过来,童年的岁月也因此变得丰富而美丽。二年级一年,我和孩子们共读了近100本书,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图画书。三年级一年,我们共读的童话和儿童小说到了60多本。当然,不是共读的书越多越好,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这个年龄段最应该读到的书。”

常丽华老师上文中所提到的“一年我和孩子们共读了近100本书”,指的就是新教育实验的“午读”,它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与学校相渗透但目标不直接指向学科教学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

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的。毛虫与蝴蝶项目依据研究,在低年级(1至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读写绘”这一为这个年龄儿童量身定做的实验项目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来自苏州工业园区娄葑二小的顾舟群老师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案例:

任教一年级的顾老师遇到了一个入学测试时一句话也没说,一道题也没完成,测试成绩是零分的叫烨的女孩,同班的孩子们告诉顾老师:“她不会说话的,在幼儿园里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烨第一次在校吃饭竟然吃了一个多小时,第一次做作业,抄写一排拼音a整整用了一节课,算出3-2等于几要花半节课,一个月后的第一次语文测试足足十几分钟一个字也不写……

开始开展“读写绘”实验时,顾老师根本没注意她,也不存任何希望,只是一次次地把美丽的绘本和生动的故事带给孩子们。直到某一天,烨上交了她的第一幅作品,从图片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她完全听懂了故事。她妈妈在作品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我骑着三轮车接女儿回家的时候,女儿不但开口主动和我说话了,还有头有脑的给我讲了《小熊的哈欠》的故事……”

半年过去了,她的改变越来越大,作业速度也越来越快,她不但能和孩子们交流,还能主动上台表演讲故事;不但能自己吃饭,还能主动帮老师做事,测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一个多学期下来,她竟然能熟练地背出上百首儿歌。在2007年4月顾老师的爱人因车祸去世的日子里,烨的妈妈比任何人都着急,一次次打电话询问情况,又一次次发来短信希望顾老师振作。她说烨烨不能没有顾老师,因为她不希望烨烨和她哥哥一样——烨还有一个哥哥,和她一样的入学测试成绩。可是六年过去了,她哥哥还是一句话也不说,毕业测试成绩还是零分,现在休学在家。

实验在中年级(3至4年级)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而加大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在高年级,则主张共读方面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

这几个故事都表达了新教育实验那个源于杜威但又作了改进的核心观点:共同生活——源于共同阅读共同写作的共同生活。新教育实验提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所以,新教育实验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实验开展以来,通过共读,发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改善了无数亲子、师生、家校关系,让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新教育实验是将共读传统的恢复,视作了改良基础教育、构筑和谐社会与文化大国的突破口。就个人体验而言,如果不是读了《小阿力和他的大学校》,让我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期待与兴奋,有许多孩子非常紧张与害怕,我也不会那么有耐心的一遍一遍去哄班里哭哭啼啼不让父母走的孩子,温柔的拉拉他们的小手,摸摸他们可爱的小脑袋,用微笑跟他们聊天,是绘本故事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在了一起。

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还认为: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实验者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同时他们还认为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在充分考虑到民族文化的特质,以及汉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他们以二十余个人类文化母题和核心文明价值,来作为挑选共读的童书与故事的“关键词”的。可以说,尤其是共读中的每一本童书,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完美地体现了一个或若干个核心文明价值。儿童阶梯阅读研究,就是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他此时此刻最适合的童书;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时刻,一定有着这一时刻最适宜的一本童书。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将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他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它们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在实验初期,学生的随笔带有明显的作文倾向,实验教师是以作文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随笔,而没有将之视为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随着实验的改进,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自觉地引导学生把随笔与日记视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并提笔参与学生的成长,利用师生共写随笔引领儿童走向自主与成熟。而学生随笔,也逐渐地丰富为心灵独白(保密日记)、相互倾诉(共写日记)、观察日记、班级共议日记、童话文学创造等多种形式。而在低段儿童,这种写作则是与父母联合,并与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通过一种整合的生活方式,并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我们要做的

我们所要进行的就是低段的“读写绘”课程。它的基本步骤是读——写绘——交流——展示——存档。它的核心就是读。而不是画。

原则有三条:1、不是为了培养画家。2、丰富他生命体验的创造与表达。3、不能临摹现成的卡通。

读的范围包括读绘本、读故事、儿歌、电影、童谣等。一个完整的读写绘作品由绘画语言(画面)+口头语言(孩子讲述)+文字语言(画面上的相关文字)构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喜欢也更容易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它是生命在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

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油画棒、素描纸、勾线笔

2、晨诵本。可以购买优秀儿童诗歌选人手一本,教师有选择的带领孩子诵读。还可以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班级的晨诵本,那样更有意义。如由素描纸装订成本,把教师推荐的诗歌写在每页的一角,如果低年级孩子不能完成,可由教师统一打印后,发给学生,学生自己粘贴上。诵读完后可根据画面在空余的地方画上与诗歌相匹配的画面或自由装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            准备大量的童书。绘本、故事、儿歌、童谣等。

实施计划:

一:可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诵读,也可在每节语文课前作为语文课开始的序曲。一周两首。

 二:一天至少为孩子们讲一个故事,讲完后可布置拓展作业

,如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锻炼他的口语表达;或者回家为这个故事配上画面,这也是一个表达与创作相整合的过程。

三:每周至少一节读写绘课,可在周五的语文课或阅读课上进行,用幻灯片出示绘本故事,带领学生读故事。(新教育论坛上有大量的绘本资源及实验先行者的课堂实录。)课后利用双休就可以布置写绘作业,如故事还会怎样发展,画出来后为其配上文字。如果一年级学生写起来困难,可让家长配合,由孩子口述,家长代笔记录。在进行写绘作业时,要从开始就养成好习惯,在作业的背面用标签注明:主题、作者介绍、背景、作品解释。

四:注意分享全班的写绘作品。教师及时评价,不以画得像不像、画的好不好来评价,注意通过画面感受孩子的思想,重点在孩子对画面的讲述和文字表达上,可有倾向性地表扬一些优秀作品。

五:保存好学生作品。作为班级进行实验的积累及孩子成长的印迹。

里面有些内容还不适合一年级的学生,不过阅读应该从现在就开始了。很多家长朋友已经刚开始行动了,希望所有的家长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跟学校、老师紧密配合,晚上一定要拿出半小时的时间陪孩子读书。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家长讲给孩子听,现在我们已经学完拼音了,最好是能让孩子独立阅读。一看是孩子可能读的比较忙,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相信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会越来越高,阅读速度会越来越快。

家长朋友们,如果您想让孩子在班级这支毛虫队伍中跟的上步伐,不掉队,那么就请您和孩子一起阅读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