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011-12-19 21:01:42)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资料

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确,一直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瓶劲。我在教学中摸索了一些方法,归纳为三个字:“渔”、“趣”、 “恒”。通过反复实践教学,不仅纠正了学生长期养成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确习惯,还使学生说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吐字发音不准确,尤其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这对于学习普通话是一个重大的阻碍。

我认为造成高年级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确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受生活环境影响,学生在生活中基本说方言,就算是说普通话也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没有好的普通话语境,长期以往就造成学生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混淆不清;二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有些高段教师忽视放松了字音教学。解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确问题,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瓶劲。该如何突破呢?我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到几条途径,我用三个字概括:“渔”、“趣”、“恒”。

一、 “渔”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所学的、要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字词,还要学会如何遣词造句,如何阅读课文、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何表达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的事物等等。而目前学生记字音大多数是靠死记硬背,靠此方法区分清楚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有很大困难。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只有发现并掌握规律才便于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些有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规律。

    1、形声字归类

在我们的常用字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是形声字,它们的读音有着一定的联系。形声字的声母、韵母,大部分与其声旁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声旁的读音来辨别。例如“聪”,其声旁“总”读“zong”,声母为平舌音,韵母为后鼻音,则可推断出 “聪”也是平舌音、后鼻音。这一规律是广泛适用的,当然也有少数例外的。用这种形声字归类法,可以区分大量形声字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声韵母结合

在声韵母结合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一些规律。有些声母和韵母是不能结合的,依据这一发现,我与学生一起找规律:“ua、uai、uang”的声母只可能是翘舌音,不可能是平舌音;“ong”只可能和“s”相拼,不能和“sh”相拼;“d” 只可能和“ing”相拼,不能和“in”相拼。在找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学得此法,纠正误音。

    3、记少不记多

    在字音中还有一些规律:有些读音只有很少几个字,在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中也是如此。如在读音“cen”和“chen”中,只有 “参、岑、涔”读“cen”,其他都读“chen”;又如在音节“den”和“deng”中,只有“扽”读“den”,其他都读“deng”。这种情况还有好些,只要记住这少部分的,也就可以区别一部分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以上的规律,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辨音效果,能轻松快速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进行辨析。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规律呢?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可以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

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规律。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后,找找以前学过的和本课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并注上读音,尤其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生字。然后让学生自己看看这些字形和读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久而久之,学生潜意识地发现以上的一些规律。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我们一般在教学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总会花点时间放在生字的教学上。大多数的教师如果遇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都会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音,该怎样记住它,甚至有的教师会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我在教学时,却是让学生先去列出以前学过和它字形相近的字或形声字,然后让学生看看这些字有什么规律。例如:我在教学浙教版第五课《梳羊角辫的小姑娘》中的生字“怔”时,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再让学生罗列以前学过的和它字形相近的字或形声字,学生列出了“正、整、征、证、政、症”这些字,并让他们注上读音。然后学生就发现了只要有“正”这个字作声旁的字,它的读音一般都是翘舌音、后鼻音。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本课的生字“怔”,还把以前学过的由“正” 作声旁的形声字复习了一遍。

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例如,在教学浙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练习3》的第一题“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读记这些平翘舌音,再让学生到字典中找找和这些字的形声字或由它们作为部件的字,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兴趣盎然,表现非常活跃,通过练习后,很轻易地找到了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窍门。然后,我列出了20个平翘舌音的字让学生区分,85%的学生都能正确地区分平翘舌音,其他的也只是错了2至3个。又如,我在教学浙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练习7》的第一题“分清前后鼻音”时,我也是用了教学“分清平翘舌音”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 “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为大家所共知。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时,我们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区分事半功倍。

    1、游戏激趣。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区分更为深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回房子”、“摘苹果”、“猜字”等游戏,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体验下,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使他们在得到乐趣的同时有很好地区分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例如:在教学浙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练习3》的第一题“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时,学生找到规律后,我安排了区分平翘舌音练习,练习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的,学生挺有兴趣的。练习如下:

给下面的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家。

          zh                sh               ch

字 张 作 转 攒 站 增 摔 塞 吵 税 橱 簇 耸 伸 盛 铲 怎 翠 财

 

2、绕口令激趣。我们寻找了大量专门矫治平翘舌音及前后鼻音的绕口令,编印成册后发给学生。如为了纠正s、sh不分,要求学生朗诵《十四和四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四和十,得靠舌头加牙齿。谁说四十是戏习,谁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四十是事实,谁的舌头没伸直。要想说对常练习,定能分清四和十。”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诵绕口令等强化练习,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的实践矫治收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也给学生带来了乐趣。

    3、故事激趣。学生对故事充满兴趣,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中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由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混淆而闹出笑话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还可以把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字结合起来变成一些小故事。不仅让学生明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混淆不清,会给自己弄出尴尬的局面,而且在笑声中有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4、儿歌激趣。儿歌朗朗上口,符合儿童记忆的规律,利用儿歌能使无趣味的拼音趣味化,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字音,更准确地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在区分翘舌音、前后鼻音时,我们编了一些和找了一些儿歌,如:《登山》“三月三,小山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山。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山上山大声喊:‘离天只有三里三!’” 通过找编儿歌来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激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强化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区分。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一编,增强学习的乐趣。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实践活动的形式,会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他们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三、“恒”

    要学好普通话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如何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这是关键的一环,只有坚持才有可能学好。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规范对话的校园环境,还要力争为学生开辟有利的校外资源。

    1、加强听说训练,坚持说普通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好普通话是我们民族语言发展共同的方向。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加强听说训练。可以利用课间,课前几分钟播放故事、课文录音训练听力;校内要求用普通话,积极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和氛围。解决问题不能只靠学校,校外环境也十分重要,鼓励学生在校外多用普通话。提醒学生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区分。

    2、跟电视主持人学普通话。学生的生活的是方言环境,缺少正确的普通话对话空间和对象,如何进行有效练习呢?曾记得师范里的口语老师说过:“要让自己能说一口标准普通话,可以每天跟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学。”是啊,他们就是我们学习普通话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就建议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观看他们说话时的口型,听他们说话时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这样对学生有熏陶作用。

    学习只有自觉主动,否则是无法学好、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薄弱。那要如何做到持之以恒呢?

分析得出: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通过训练,不仅纠正了学生长期养成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确习惯,还使学生说得轻松,学得愉快。在今后,我将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更多规律,用更多方法,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