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壶春瓶——唐代金银器

(2014-01-01 17:45:26)

玉壶春瓶——唐代金银器(如图)http://s7/mw690/002EjiF7ty6Fs4i5GoC96&690

第一部分:在介绍金银器--玉壶春瓶之前先要简单介绍一下唐代金银器: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灿烂的黄金、白银就是财富的象征。黄金、白银的稀缺性和自然属性使得它们具有无穷魅力和永恒价值,使古今中外的人们对它们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黄金和白银尤其是黄金不怕火炼、不易腐蚀,它的延展性非常好,相对比较柔软,容易做出非常精美的器物。精美的工艺作品很多都是用黄金和白银制作的。工艺品属性中的难、巧、细、精,最适合用金银来表现。

中国古代金银器富丽华美、格调高雅。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精美佳作,凝聚着古代艺术家的智慧与灵感,工匠们娴熟的技术。反映了那个朝代的繁荣与发展。在古代社会中,金银器的生产、交易、使用等还能充分反映时代的社会存在的现状,担负着多种社会功能。它们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大家知道,汉代以前的金银器的制造工艺继承古代青铜器的的浇铸方法。无论在器物造型方面还是纹样绘制上都没有多大的区别。

但是到了汉代在金银制作上就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就出现了打制、锻造技术。这些技术的革命可以节省原料,降低成本。而且不需要多人合作,更容易发挥工匠自己的技术和风格,其作品更更加丰富,多样化,更显示个性,

到唐代情况又有新的变化,中国就一跃成为世界一流水平了。唐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一个巅峰.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当时的最高水平的。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 唐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接受汉代方士所谓“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就是认为如果用金银做食器,可以长生不老,可以不死,这种观念在当时的人深信不疑,于是一些帝王、贵族贪恋权贵、妄图长生不老。疯狂地追求和占有金银,这种欲望一旦传播开来,便会极度膨胀,众多的唐代金银器的产生及其使用阶层的逐步扩大,便是这种情形的客观反映。

当时统治者大力支持金银制作和制定管理办法。唐前期有一个金银作坊院,直接隶属中央官署,是专做金银器的,把大量的优秀工匠集中到中央,高级工匠不可以纳资代役,必须到中央服役,有利于优秀匠人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唐朝末期更有一个叫文思院的地方,专门为皇室制造金银器。法门寺出土的部分金银器上刻有铭文,纪录了当时官府的金银制作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极大的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另外官府里边制造金银器,原料是非常充足的,工匠们不用考虑原料的质量,不要担心费料的多少。时间也有保证,不用考虑用工的长短。只要求你做出最精美。最新颖的器物来,可以不计成本,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金银器加工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

.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外来文化交流的增多 对金银器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大通道。在这条古道上,互派交流使者,传播各种文化、技术,神秘的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交流与融合。通过这条古道,将悠久的汉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串在一起。使得这几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具体到金银器生产:心灵手巧的波斯人擅长金银器制作,波斯金银器常用的凸纹装饰工艺也对唐代的金银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凸纹装饰技术,属于捶揲工艺,又称为模冲,充分显示金银器的压延性能的优越性能,即在金银器物的表面,以事先预制好的模具冲压出凸起的纹饰图案。主体纹饰突出、立体感强,使器物表面凹凸有致、主次分明,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进而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具有奢华贵族气息的独特金银器产品。正是捶揲技术的引进和弘扬,使中国金银器制造工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并极大促进了唐代金银器制造业的繁荣,唐朝人海纳百川般的充满自信与开放态度,难能可贵的是唐朝汉人并非满足于照搬照抄,而是睿智的将这些优秀的工艺和中国的传统技巧相互结合,融会贯通,充满创新精神。唐代的金银器艺术就是继承了本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又兼容并蓄了外围的先进的工艺技术,经典产物。这种态度和精神同时也为本民族演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金银器的价值不仅仅是金银本身的价值,蕴含文化、艺术的价值,因而它不仅象征财富,而且还被用来作为身份、地位和富贵等级的标志。到了唐朝这种观念更为盛行,为了最大限度的对金银器的占有,唐代统治者又把金银器的使用和社会等级观念相结合,做出种种规定:《唐律疏征》中规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神农二年(公元706年)进一步强调“诸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浑金玉,六品以下不得用浑银”,在这样的规定下,金银器不折不扣地成为当时人们身份的象征和标志。

    尽管唐代金银器制作高度发达,制作数量巨大,也有文献资料证明,各地向皇帝进奉的金银器或是皇室赏赐地方官的金银器玩物都很多,但出土的唐代金银器却很少。分析原因,历代盗墓者的疯狂盗挖是一个因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唐代曾明令禁止用金银器陪葬。《唐六典》记载:凡丧葬则供其明器之属,……所有以瓦木为之。《唐会要》记载着开元二十九年另外颁布法令:三品以上明器,……皆以素瓦为之,不得用及金银铜锡……”。这一系列禁令,使得真正唐代墓葬出土的金银器极少。

存世的金银器也相当稀少的原因是和中国动乱的历史有关,各个分封王侯之间为争权而发生的连年战争、农民起义使贵族把金银器及珍贵物品埋藏起来,种种原因失传了,如西安何家村窖藏的发现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了避难时便于携带或另作他用而将金银器重新熔化;当时塑造的金银器佛像被唐武宗李言发起的灭佛运动给毁灭了。因此,至今保存下来的唐代以前的金银器极少,因此各个都弥足珍贵。

说到它们的珍贵,还可以陶瓷器作为参照物。前面说过,由于材料质地金贵、稀缺,金银器工艺精湛,只有皇帝和少部分达官显贵们才能使用。更多人的需求只能用瓷器代替。于是才有了元青花和明清瓷器的辉煌。作为金银器替代品的一只元、明青花或是清代彩瓷的价格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那么早它们好几个世纪的唐代金银器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了,任何一件唐代金银器都会是价值连城!

第二部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玉壶春瓶(如图)http://s6/bmiddle/002EjiF7ty6Fs4lKqUtf5&690

http://s13/bmiddle/002EjiF7ty6Fs4mrV1ibc&690

http://s8/bmiddle/002EjiF7ty6Fs4nAeB987&690

在唐代中期,金银器装饰花纹中,有一些创新是为适应贵族的爱好而创作设计的,有许多题材就是取材于皇宫贵族生活的场景。如达官狩猎纹、仕女狩猎纹等。就生动地刻划出狩猎的紧张场面和贵族妇女的生活片断。这件玉壶春瓶,就是这种创新的经典作品。是一件唐代中期皇室用品。

 高:20.6cm

口径:5cm

最大直径:11cm

最小直径:1.6cm

圈足:5.6cm

此瓶加工工艺采用压延、锤牒、錾刻、焊接、抛光等。工艺复杂,做工精细,全瓶分上下六个层面:

第一层:瓶口呈喇叭状,口下无花纹。高4.3cm

第二层:双层蕉叶,每圈8个蕉叶。   高4cm

第三层: 忍冬草纹一圈。     高2.2cm

第四层:狩猎图。配以各种人参枝及草丛,图案中满地錾刻纹饰,分两组,共四个猎人,四匹马,两只飞鸟,十二只小兽。配以各种人参枝及草丛,猎人骑飞奔骏马,拉弓射猎,其中两人瞄向前方的小兽,另外两人则做回转身体射向后方。小兽呈各种奔跑逃命状,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高7.8cm

第五层:一圈莲瓣纹饰共14瓣。 高1.5cm

第六层:圈足直径y5.6cm       高0.8cm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由于锤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就使原来的那种平面的、单调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使器物有一种浮雕的效果,它的表现形式就更加生动,更加多样化。如图,纵观全瓶,器形端庄、上部修长秀美,下部浑圆、饱满。各个部位协调,尺寸变化曲线连接优美、婀娜。美不胜收,令人叫绝!

整个器皿图案设计美观、大方。布局合理。匠人錾刻工艺娴熟。无论是蕉叶,忍冬纹,还是莲瓣纹都錾刻的一丝不苟,生动形象;更为鲜活的是捕猎的达官显贵及他们的坐骑:猎手搭弓射箭,姿态优美,坐骑膘肥体壮,所配马鞍华丽名贵,四蹄腾飞,奋力驰骋。而被追逐的飞鸟和各种小兽都錾刻的十分逼真,呈慌不择路的四处逃窜状。完整的一幅唐代皇家狩猎图。

如果仔细观察会非常遗憾的发现,在如此美丽的器物上

留有一些瑕疵:

1.在瓶颈的光滑部分,由于鎏金较薄,明显的露出银质的灰黑色。

2.或许是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岁月留下的创伤,亦或是焊接、錾刻工艺时留下的应力经过长时间效应发挥的作用,造成瓶体上出现局部龟裂。

上述瑕疵让人感觉惋惜而又无可奈何,这些瑕疵使得它浑身充显岁月的痕迹。尽管如此,从它身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当年艺术的辉煌!它是一件当之无愧的、华丽的唐代金银器瑰宝!此瓶的錾刻技术也是空前的,錾刻的十分精准,栩栩如生。再经过焊接、抛光、鎏金等工艺。才能完成如此精美的玉壶春瓶。它是那个特定年代的杰作,是后代难以为继的。可谓空前绝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