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议论文写作之例后分析

(2013-01-10 10:29:33)
标签:

高考

教育

分类: 作文指导

 

用好议论文中的黏合剂

——议论文写作之例后分析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分析事例论据的技法;

2.通过读、写、议等活动,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严谨、深刻、准确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议论文例后分析技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高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理性逐渐成熟,作文时普遍喜欢写议论文,而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事例论据进行分析。

但同学们在写作中却常常“叙而不议”或“以叙代议”,使议论文的例证和论点之间缺乏一种黏合剂,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练练突破这个瓶颈的技法。

二、例后分析的技法

1.假设分析法 

论点: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事例①: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参考示例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手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这是运用的假设分析法。

技法: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演练:以假设法分析事例

论点:一味模仿必然导致失败。

事例②: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举手投足尽态极妍,连捂胸皱眉的神态都惹人怜爱,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她学来的动作不但使原来就不漂亮的自己更难看,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先让大家齐读自己作的分析,思考分析的优劣,然后请两个同学来交流,扣住内容和方法来点评)

参考示例: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从而赢得人们的欣赏。

    2.设问分析法

    论点:自立自强 

    事例③: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回望身后的老鹰,箭得意洋洋。可好景不长,箭飞了一阵径直向下栽去,跌落到了地面,而老鹰依然在天际翱翔。 

    分析:箭为什么会很快跌落地上?鹰又为什么能够长久地飞翔?箭依靠的是片刻的外力,而鹰凭借的是自身的努力。所以,要取得成功,必须靠自己自立自强。 

这是运用的设问分析法。

技法: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演练:运用设问法分析事例 

论点:自立自强

    事例④:洪战辉,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11岁时就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 

参考示例:洪战辉为什么会赢得大家的赞扬,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因为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他感动了万千国人。所以,要收获自己的精彩人生,就必须自立自强。

提示:添加设问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导引词“为什么”“因为”“所以”等,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3.归纳分析法

论点:眼泪为感动而流淌

    事例⑤:为朱自清笔下父亲穿棉布袍子的笨重的背影而流淌,那朴素的文字下跳动着至爱的亲情;为《红岩》中的英雄群体而流淌,他们让人看到,信仰曾经具有抵抗死神的力量;为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美人鱼公主而流淌,她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不惜牺牲生命……

归纳分析:他们体现了作为人的尊严,显示了爱与献身的价值,在他们的生命轨迹中演绎出了精彩的人生,让人感动。

技法:将所有事例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演练:运用归纳法分析事例

论点:努力造就辉煌

事例⑥:如果没有岳飞智勇双全、身经百战,没有他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诚、侠肝义胆,哪里会有精忠报国的佳话?如果没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没有他对人生的愤世嫉俗、深刻理解,哪里会有《红楼梦》的出版?如果没有梅西天赋异禀、团结队友,没有他对足球的非常规阅读、疯狂热爱,哪里会有“巴萨王朝”的建立?

归纳分析: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坚持不懈,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三、迁移训练

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事例⑦: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终有马陵道之胜。

参考事例: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几种常见的例后分析技法。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议的目的,是为了使事例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突出,更具说服力,因此,议,必须紧紧围绕论点,决不能偏离论点。

    今天的课堂大家做的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作更多的尝试,用好论文写作的黏合剂,让材料和观点融为一体。

     板书:

设问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                归纳分析法

抓矛盾点                       抓相反点                  抓共同点

一个原则:紧扣论点

让学生操起理性的解剖刀

——议论文写作之例后分析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分析事例论据的方法;

2.通过读、写、议等活动,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严谨、深刻、准确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议论文例后分析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高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理性逐渐成熟,作文时他们普遍喜欢写议论文,而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论据进行分析。但是,同学们常常是叙而不议以叙代议,形成论据十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

事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是我们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个瓶颈,这需要我们进行突破,这其中,比较困难的是怎样让我们结合论点对叙述的事例论据作必要的分析和阐释,增强其议论文写作的严谨性、深刻性和准确性。

    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练练突破这个瓶颈的办法。

    二、例后分析的方法

    1.探因分析法

    论点:自立自强  

    事例: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回望身后的老鹰,箭得意洋洋。可好景不长,箭飞了一阵径直向下栽去,跌落到了地面,而老鹰依然在天际翱翔。  

    分析:箭为什么会跌落地上?鹰又为什么能够长久地飞翔?箭依靠的是片刻的外力,而鹰凭借的是自身的努力。所以,要取得成功,必须靠自己自立自强。  

这是运用的探因分析法。

技法: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学生练笔:运用探因法分析事例  

论点:自立自强

    事例: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11岁时就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  

参考示例:洪战辉为什么赢得大家的赞扬,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因为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他感动了万千国人。所以,要收获自己的精彩人生,就必须自立自强。

提示: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导引词为什么”“因为”“所以等,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再试一试

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事例: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终有马陵道之胜。

参考事例: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2.假设分析法  

    技法: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学生练笔:运用假设法分析事例  

论点: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事例: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参考示例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手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再试一试

论点:一味模仿必然导致失败。

事例: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参考示例: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的代表,从而赢得人们的欣赏。

3.归纳分析法

技法:将所有事例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事例:试想,如果没有岳飞智勇双全、身经百战,没有他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诚、侠肝义胆,哪里会有家喻户晓的精忠报国的佳话?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没有他对人生的愤世嫉俗、深刻理解,哪里会有文学巨著《红楼梦》的出版? 
(如果没有唐太宗广开言路,知人善用,没有他大力推行的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哪里会有贞观之治清明政治。) 

归纳分析: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学生练笔

    事例:牛顿见苹果落地,苦苦思索,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茶水沸腾掀起壶盖而长期探索,制成蒸汽机;阿基米德看到浴盆里的水溢出来而寻根究底,发现了浮力定律。

    归纳分析:这些科学家的光辉成果充分证明了只有善于开动大脑,勤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课堂小结

    以上说的是几种常见的议例方法。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议的目的,是为了使事例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突出,更具说服力,因此,议,必须紧紧围绕论点,决不能偏离论点。

    今天的课堂上大家做的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作更多的尝试,让事例论据更好的为你的文章服务。

     板书:

探因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                归纳分析法

联系因果                       反向议论                  抓住共性

用好议论文中的黏合剂

——议论文写作之例后分析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分析事例论据的方法;

2.通过读、写、议等活动,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严谨、深刻、准确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事例论据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理性逐渐成熟,作文时他们普遍喜欢写议论文但他们在运用事例进行论证的时候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所选论据老化雷同,缺乏新颖性;

    2.所选论据角度单一,缺乏多样性;

    3.所选论据没有代表意义,缺乏典型性;

    4.所选论据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缺乏针对性;

    5.事例论据使用中只有叙述,没有评析,缺乏严密性。

事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依然是我们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个瓶颈,这需要我们进行突破,这其中,可能较难的是怎样让我们结合论点对叙述的事例论据作必要的分析和阐释,增强其议论文写作的严谨性、深刻性和准确性。

同学们常常忽略的是: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十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

    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突破这个瓶颈的办法。

    二、对事例论据分析的方法

 1.单个事例论据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手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这是用的例后假设法,所谓例后假设法,就是在举例后再向其相反的方向作假设,与原论据呼应配合,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的方法。

如果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直接得出横线部分的结论,那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就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思考:这个事例还可以证明哪些观点?)。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吴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吴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

这是用的例后评论法,所谓例后评论法,就是在那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主旨的事例论据后再作一简单分析,使之为论点服务的方法。这种分析的作用是使论据不明确的意思明确,而不至于产生歧义(思考:事例还可以证明哪些观点?)。

    2006年,国务委员唐家璇参观六尺巷后,欣然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2008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视察六尺巷说: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世人:大度做人,克己处事。

    画线部分就是对事例的评论。因为有了这段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密切。

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这是用的例后设问法,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其中的画线部分,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

2.多个事例论据

事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画线句子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⑵事例后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事例构成排比后的归纳

 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牛顿见苹果落地,苦苦思索,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茶水沸腾掀起壶盖而长期探索,制成蒸汽机;阿基米德看到浴盆里的水溢出来而寻根究底,发现了浮力定律。这些科学家的光辉成果充分证明了只有善于开动大脑,勤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段文字运用了三个事例,都没有展开,而使得整个句子紧凑、生动,但连引事例后进行适当的总评

    三、迁移训练

引用名句,强调和赞扬人物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请同学们写出三个事例论据并构成排比,最后作评论。

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尚忧其民,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欢颜”的呼声;

自身被元人所缚,文天祥仍忧其国,高诵“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篇;

京官被君王贬谪,范仲淹却忧其君,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

他们忧国忧民之情令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

 提示:达则兼济天下可贵,穷也兼济天下难能可贵

让学生思考参考答案:第二例似有不妥,可换为:

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屈原仍忧其国,高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篇;

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陆游仍忧其国,高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单个实例,多个实例的分析方法,并通过训练初步掌握了例后分析的方法。今天的课堂上大家做的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作更多的尝试,让事例论据更好的为你的文章服务。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积累。平时加强积累,才能运用自如。

如果说论点构成文章的骨架的话,那么论据就是丰满这一骨架的血肉;如果说论点是文章主干的话,那么论据就是茂盛这一主干的枝叶。骨架坚实、血肉饱满,文章才有充沛的活力;主干鲜明,枝繁叶茂。文章才成为明丽的风景。让我们用事例论据来充实文章内容,让论据之花在我们的笔头尽情绽放,给读者带来满纸芬芳。

板书:      类别                       方法要领

 

单个事例:例后假设                     反向假设

          例后评论                     紧扣观点

          例后设问                     抓矛盾点设问

 

多个事例:例后比较                     异中求同

          例后对比                     对照分析                         

          事例构成排比后评论           总结归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