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游戏及角色游戏专场综述

(2012-02-24 13:38:34)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乐园
 “衡量一个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就不能不看她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分析、组织与指导的能力,因为理解游戏的意义和价值,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并能够通过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学前教师专业特殊性的最重要的体现”。这段话是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在本次学前教育年会上主持游戏专场时一再强调的。此次来自全国和上海的百余名幼儿园教师,以幼儿游戏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两种形式“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为主题,在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展开了一次内容丰富且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大交流,从多个角度对这两类游戏的观察与分析、组织与指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角度一:游戏的观察与介入

  会上,来自虹口区友谊路幼儿园的吴佳瑛老师和静安区南西幼儿园的张嵬老师都就如何观察孩子的结构游戏谈了自己的感悟。

  吴老师通过“小承的中国馆”等案例,阐述了“观察更需要‘思考’”的论题。她提出,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继而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张老师则以长期观察为基础,总结出幼儿在进行结构游戏时暴露出的四种薄弱点。它们分别是:生活经验不足;建构能力欠缺;建构思路阻断;合作能力不强。教师需要在有限的结构游戏时间里,看准孩子的弱点,对症下药的指导回应。

  华爱华教授对两位老师能细致观察并尝试判断幼儿游戏的行为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华教授补充道,只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游戏机会,孩子就会小步递进地自我发展。而如果有会观察的老师在旁指导,孩子会发展的更好。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现在的很多老师“不会看”,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提供支持。

  在稍后的角色游戏讨论时段中,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蔡璟烨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观察替代行为的收获。嘉定区实验幼儿园的封静老师介绍了她是如何在实践中认同幼儿的游戏,从一开始的旁观游戏到后来的投入游戏,最终成为一个善推会引的老师。嘉定区南翔幼儿园的金培华老师、静安区南西幼儿园的龚雯妍老师、以及静安区常德书法幼儿园的冯世华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对于角色游戏介入与指导的理解。其中,作为园所管理者的冯老师则用教师的“强势”与“弱势”精辟的概括出广大教师在指导游戏时时常会犯的错误。教师“强势”指的是教师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色”看待幼儿游戏,忽略了幼儿的想法。教师“弱势”指的是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把握不够、对游戏内涵的缺乏理解、对游戏内涵价值不会挖掘等。

  华教授指出,如今许多幼儿园中,老师不辞辛苦的做出各种游戏物品,反而使得幼儿的替代变少了。替代行为是一个指标,是思维水平的表现。替代行为越多,我们越要为孩子鼓掌。她还强调,教师不能在介入之后把游戏变成自己的设计;要反思哪些行为是教师的想法,哪些行为是孩子的意愿;要有试探性介入,确定是否是孩子的想法。

  角度二:结构游戏的交流与分享

  长宁区海贝幼儿园是一所以结构游戏为特色的一级园。来自那里的冷燕菁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是如何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来开展结构游戏分享交流的经验,这是她多年以来积累、沉淀的结果。她首先列举了三个生动的案例,分别侧重说明了如何提升分享交流内容的趣味性;如何解决分享交流时遇到的技能性问题;如何分享交流幼儿之间的合作经验。然后就分享交流的意义、内容以及策略进行了总结。尤其是她提出的把握幼儿已有经验、鼓励孩子教孩子等策略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认可。

  分享交流是角色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和孩子们一起共享游戏快乐的重要时刻。来自静安区南西幼儿园的陈嵘老师满怀真情的为大家介绍了她是如何营造愉快氛围,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和精彩。她坚信,一次成功的分享交流能成为游戏发展的基石,能有效推动第二天游戏的进程,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极大挑战。

  随后华教授则提出,教师要关注要不要分享,怎样分享。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游戏内容,进行选择和安排。有时简单,有时复杂。切记不要流于形式,要靠内容吸引孩子。

  角度三:关于游戏的新探索

  长宁区海贝幼儿园的赵未期老师从结构游戏与数学教育这个新颖的角度入手,让我们领会到了结构游戏中潜藏的数学之精妙。她带来的丰富的案例分别向大家展示了幼儿是如何在结构游戏中学习比较和测量,感受对称与模式,架构空间立体感。

  当天,华教授也极度肯定了结构游戏对数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且强调幼儿是在结构游戏中,在一次次的尝试搭建中学会对称、模式等数学内容的。即使没有规范语言的概括,经历过充分参与结构游戏的幼儿到了小学必然会比其他幼儿学得更快,领悟得更加透彻。

  进行结构游戏必然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材料。黄浦区紫霞路幼儿园的姚黎老师和闵行区金色幼儿园的顾玥辉老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她们在材料提供方面进行的探索。其中姚老师总结了一套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适合的不同材料,顾老师则通过回顾“丹麦馆”的建构过程展现了不同材料在同一件作品中的应用。

  随着角色游戏的多样化,许多园所空间不能继续满足游戏区域的设置需要。因此,许多幼儿园都在探索如何改变游戏区域的布局,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杨浦区向阳幼儿园的郑静老师则为大家介绍了她们幼儿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进行混班角色游戏。她介绍说,混班角色游戏的优点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角色游戏的主题、材料、空间等相对开放;孩子们享有更为充分的选择游戏的权利;更能促进幼儿交往、合作、互动;更能激发和提升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为了解决观察指导难、分享交流难等问题,他们分别采取了使用观察记录表、及时讲评、分组讲评、集体讲评等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