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的书法旅程——链接沈鸿根的书法艺术世界

(2013-09-13 15:32:21)
标签:

历史人文

文化

潮头

诗章

豪情

分类: 书画评论
http://s12/mw690/90aee3a0gx6CCsHstRx3b&690

诗意的书法旅程

——接沈鸿根的书法艺术世界

 

娄晶舜

 

杨雄《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钟繇《笔法》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从“心画”与“流美”统一开始,书法艺术的本质论通过“书心画”“人流美”的碰撞,揭示着书法艺术的抒情本性——诗意。沈鸿根沉醉在他的诗意书法艺术中,展示着书法艺术的新构想和美学世界的新俱进。他的书法艺术雅气、雅致、雅韵始终追随着他的诗情、画意哲理引领书法艺术的美学脚步,的诗书作为艺术追求的经典美学意象,成就他的书法艺术和醇雅人生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华历史之门,中华民族之魂。书写汉字首先必须注重线条的修炼鸿根在《落笔》诗中写道:“落笔有声气势雄,烟云起处字成龙。他年若遂平生志,铁马金戈唱大风。”你看他的运笔,长画纯用中锋,短画及收笔处用顿挫和侧来取取劲,运笔的起承、使转、提按力求精谨,强化行笔的步履印记细微的颤力来增强线条的神采,实乃“落笔”有声;由于中侧互用,方圆并举,藏露结合,线条肌理凸现强烈的三维立体感,婀娜多姿又气象万千,何尝不是烟云“龙”起。

在结体上,每个字的正侧、阴阳、大小、高低等对立因素始终把守着和谐统一,点画分割守常又奇变评价沈鸿根的书法,有必要骨力和筋力来赏析他的结体的独特意趣。笪重光在《书筏》中说:“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书论上“含筋抱骨”是字的生命存在的物质属性,有筋骨,很难道出书法形态的客观源头鸿根探寻“筋”、用笔,就是一笔一画有支撑感,有品质感,有气概。“骨”力的本质内涵渗透了他几十年临帖实践,所有的肌腱和韧性不轻易外露,让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气和爽健,赋有“筋”神。所以,他的笔锋一走一行始终追求着一种人的生命状态的昂首挺立姿势,也铸造了他独有“舞步”笔法。追求“稳中求变,变中求异,异中求韵,韵中求趣,趣中求神”,一次次的破茧化蝶,化合,个性独特,人称“江鸟体”独步书坛。他说:“书法乃玄妙之艺,如诗似画舞,非通灵者难真知。”因而,笔势以内撅为主,外拓为辅,注重起笔收笔的空中姿态和纸上跳跃强化骨力的含蕴籍之美突凸腱的血肉滋润之气,这些独到的运笔之法,沈鸿根总结为“高山大海育真魂,松有劲姿梅有芬。书画从来求气韵,人文自古重精神。(《精神》)

鸿根对章法的研究极为精深。那时,清华大学出版他的著作《书法章法》至今是书法。其章法因字造形,随形赋势,舒卷自如、契机流溢骥在《续书法论》中所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法之妙也。”沈鸿根章法是虚实皆妙,浑然无迹。奇正、繁简、疏密、参差、向背、仰覆、揖让等艺术因素被有机地融合,端庄之姿中有流动之态,雄强之气中有险绝之势,妍美之形中有古朴之质,传统之风中现代之味,谓“字里金生”。

“砚边古帖几回临,灯下楚辞常自吟。尤喜芸窗秋日静,风轻月白润文心。”(《文心》)日日夜夜的“几回”临,使他在传统书道形成自我风貌。当然,在各体中,沈鸿根最擅长的是行草书。以“二王”为根本,又涉颠张融会贯通,风神洒落。

所作简隶,别开生面由汉简化出,入隶之体态、篆之笔法、楷之骨架、行之气势,汇聚而出。看上去非隶非楷,非篆非行,多元所属如琴声与箫声共和,似石与翠竹相伴。

兴致来了,拈一支长锋羊毫,也会写些金文。不过,他的金文用于创作“少字数”书法,特别强调造型,讲究,古雅绝伦多体的临习与创作,使他走上了“有法”“无法”的境地。他说:“书艺的极致,有法而无法;书道的化境,无法而有法。”只有天意的眼神,才会泄露心灵的秘密这正是沈鸿根所追逐的。

沈鸿根书法艺术的自成一家堪称清雅。这种清雅,就是给人以气、韵雅、品逸的审美体验。他拒绝丑,虽然丑书时有流行;摒弃怪,尽管求怪可取宠;远离俗,即使热闹。在他眼里,书法艺术本来就是高雅的艺术,书艺至境既非丑,也非媚既非巧,也非拙既非华丽也非朴实而是典雅。因而,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精美典雅一路。这是坚毅,也是心性。

学富五车今天我们只能体会出的基本意义了。根据可以看到的“简”算,写上千余字古时约需一卷竹简,以《史记》为例,52万多字,共需600多卷。一个人一生编上几本书,折成这么多竹简堆积在一起,车载斗量,谓之书山毫不为过

上世纪80年代沈鸿根编写了四本书,填补了书法艺术史上的空白,开创性的历史价值成为永恒《中国钢笔书法艺术,获全国首届“金钥匙”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书法章法》,从美学角度探讨书法作品的格式、幅式、形式,以及相关的创作方法,其中“谋篇布白”一章,曾应邀到江苏电视台作书法电视讲座,由中央电视台转播;《行书概论》,系统阐述行书的成因、流变、特点、价值,并简洁介绍了历代名家与名迹,其中《千古绝唱兰亭序》一文,被收进上海初三语文教材;《签名艺术》,凡举各种签名方法,设计签名款式,倡导签名的书写便利,文字规范,款式美观,法新颖,想来,当今多少明星大腕的签名模式,证实着这种签名艺术的生命力。

无癖为艺不精,无痴为爱不深。四本书,“四个第一”沈鸿根说其实际价值无非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而已,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可见远离世俗才会孤独,出时流,方见高。

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是能够给人带来尊严,神圣和伟大。没有一种新的信息的诞生那只一种旧的愚昧符号的延续,著书成为了他的文化角逐的抒情创作状态。上世纪90年代初,沈鸿根又编写了一本《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出版社随即提出要沈鸿根撰写成系列成为套书。于是沈鸿根花了10年时间,陆续写出《古代》、《当代》、《楷书》、《行草》、《篆隶》、《少字数》、《海外》《硬笔》等9部书法名家作品鉴赏系列鉴中有赏,赏中悟,成为书学津梁。艺术没有学术支撑,难成参天大树,学术缺乏艺术涵养,则成隆冬荒山。学术的养使他成为一个追于心灵而遨游诗意书法世界里的人。

著书立说,与诗歌创作一样,就是不断攀登、超越、探究,就是屈原说的“吾将上下求索。”一位艺术家,从未想过担当,从未想过责任,将一事无成。9套书, 200万字,对于个人,亦算恢宏巨著。这套书,从艺术追踪到艺术创新,从书家旅程到历史时空,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理念,展开中国书法艺术从古典形态到现代神韵的奥秘与转变,构筑历史书艺的风范,重塑神圣的书法艺术的崇高大美的灵魂。这么大的文化工程,沈鸿根独立完成,这凌寒自开,拓荒突破,古今艺坛为罕见。这既是一种辉煌,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榜样。

没有文化底蕴的书画,有品位也不高;缺少情感要素的诗文,有意趣也不妙。欣赏沈鸿根的书法艺术,吟诵沈鸿根的清雅诗词,方才知“书家原本是诗人”。沈鸿根熟读诗书,年轻时写过一些新诗,后来迷恋古代格律诗。他常读书临帖之暇,游山玩水之,会友品茶之时,有感怀,不能自,吟之咏之,赋而为诗。在沈鸿根的书法诗意生涯中形成了纪游、写景、咏物、怀古隽永篇章,在这些空灵含蓄,神韵天成;飘渺淡远,妙语成珠的诗篇中,无处不是诗意书法的情怀在奔涌

当代,书法家们忙的不亦乐乎!练几下技法,出几部作品,一会儿便成为大家学术思想的衰微,造成文化情怀的失,沈鸿根试图在颠覆中寻找它、追逐它。“时有清风上过,吟来字字带莲香”(《梦荷》)“天人合一贵圆融,奇正相生神理通。道法自然求大雅,笔随意势如龙。(《书道》)“诗书懒得与人同,楚调自歌冷月中。偶尔晴窗闲作草,墨龙破纸欲腾空。”(《狂草》) “万里云山万里,一生书画一生。”(《听涛》)吟诵这些诗,这岂是作者在凌云赋诗,仿佛健笔疾书,他在寻找书法与诗词之间一种高邈慧心呼唤,揭示着一个尊重灵魂的书写时代的来临。

沈鸿根的诗中有好多是吟咏“书斋”“书籍”的“月白书斋静,风清竹影斜。低声吟绝句,泼墨画荷花。”(《书斋》)。还有《枕书》:“无奈书斋兼卧房,图书几架一张床。莫言床上书凌乱,夜卧枕书梦亦香”活画出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来。由于情真语妙意深,锦囊中不乏佳作,吟咏。

诗言志,书寄情,诗书交融,情愫呢喃。他的好多书法作品,形式与内容有机的统一,不尽情地抒发作者的性灵,而且还增加作品的审美意趣。这正如诗人书法家林岫所说:“书法欣赏是一种充满情感享受的渗透审美意识的精神活动,欣赏者不仅沉醉于笔墨世界,也吟玩于文字内容所表现的意蕴世界”。因此,沈鸿根自书诗,与别人抄诗录词,尽管同是书法作品,但这种“书法阅读”的意趣价值迥然不同艺要精,学要深,趣要雅,情要真。他是尽心尽情用书法艺术写诗寄情,也是用诗章情怀激荡着书法艺术律动世界。

书法与写诗成为了他的精神年轮,人生与诗情相生相几十年来,沈鸿根写了几百首诗

禅是一种散淡、一种机敏、一种感悟我最欣赏他诗中的禅意。如《寒江》:“寒江映冷月,白露侵黄花。世味淡如水,人情薄似纱。”诗境淡明轻虚,使人襟抱俱凉,世味如水,人情如纱,足见作者的洞明世事和萧然物外,而诗笔之警策也见一斑!《在心》:“春兰秋菊各当时,求道在心格物知。水滴石穿须力索,风吹花落任天机。”诗蕴哲理清新宁静潇洒超脱。还有《寒花》:“独抱幽芳自守真,岂随黄叶落风尘。秋深林谷无人迹,寒水一潭月半轮。”这不是写花,纯为夫子自道,惝恍清奇,神味渊永,令人一唱三叹,想象无穷!

其实,沈鸿根的诗不全是“清风明月”,也有“高山大海”。如《虎》:“威风惊鸟兽,豪气壮山林。昂首一声啸,震飞天上云。”《登楼》:“登楼百尺欲摩云,笔底有神腕有灵。写到翻江倒海处,狂风骤雨助豪情。”用诗书的契合文化倾诉时代心声,这在当今书坛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典范。

沈鸿根书艺精湛,雅好文史,醉心书事吟事,数十年的研磨,成就是斐然的,但沈鸿根秉性淡泊,不事名利。“谈笑有鸿儒,来无白丁”沈鸿根少与人来往,寸阴如金。呆在宁静的竹轩里,总是一支笔、一卷书、一杯茶,求问道之气,取风骚之意。但他是烂漫的,激情的,更是灵动的,飞翔的。他那听见灵魂的书法艺术与缤纷落英的诗歌情怀,闪烁着无声的山川气象。他在砚边独语中说:“捧出来的权威,权而无威有权;炒出来的名家,名而非家浪得名。是的,一个人可贵的是品质,最可的是学问,最可喜的是成就是沈鸿根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唯有读书万卷,笺上才会有书卷气;唯有豪情万丈,笔下方能有金石声。“平生无所好,事作诗人”他的书法艺术与文人诗词的诗书交响已经站在了时代歌者的潮头

 

 
http://s7/mw690/90aee3a0gx6CCsHkBuK16&690

http://s2/mw690/90aee3a0gx6CCsHGenD51&690

http://s7/mw690/90aee3a0gx6CCsHPiqWe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