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化率的思考
(2013-11-19 21:59:49)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理念 |
经常有人说美国股市的市值占GDP的100%,而中国的市值20万亿,GDP50万亿,以后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为什么市值要和GDP挂钩?是不是市值在GDP的附近才合理?这牵扯到2个概念,上市公司的产值比率以及GDP的净利润率。
美国的大部分公司都已经证券化了。而中国现在上市还是一个稀缺资源。所以,从上市公司的业务占所有公司的业务比例来说。美国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第二点,美国站在世界产业链的顶端,公司的净利润率比较高。所以,从这两个方面解读,美国的市值和GDP的比例达到100%为尺度的话,中国目前不论是从上市公司的比例,还是低附加值GDP的业务属性来说,和美国的证券化率完全没有可比性。甚至说,20万亿的市值,50万亿的GDP,这个比例也已经过高了。
归结到一个公司更有说服力。为什么百货零售的友谊股份销售5百亿,市值才不到200亿.而油气装备制造的杰瑞股份,市值就已经400亿了,收入才20多亿。如果把每一个公司的市值/收入。实际上就和把国家的证券总市值/GDP的效果差不多,中国就相当于友谊股份,美国就相当于杰瑞股份。
最后扩展下去,在财务分析中,一个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同,决定了合并报表编制方式的不同,对应我们刚才说的第一条。第二条对应企业的净利润率。以上这两个因素对市值的影响,本身就有一个财务指标,叫市销率。简称PS,俗称收入乘数,即每一元的收入,能够带来多少的市值增加。
如果我们把市销率的概念扩展到中美两国股市的差别,则不会产生某些媒体宣传的那样偏颇的看法了。
前一篇:金融领域改革直击金融落后的软肋